丁伟强:创立福章展览馆 坚持发扬雕刻艺术
(马六甲13日讯)有一种坚持,是对艺术文化的传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坐落在豆腐街的福章雕刻,数年前顶下隔邻的店铺将它打造成“福章雕刻艺术馆”展示东主亲手雕成的木质书法以外,东主也计划在未来的日子创作小型牌匾,冀启发人们学习牌匾雕刻,以期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福章雕刻第三代传人丁伟强(53岁)告诉《中国报》,到了半百之年,令他忧心的并非无人接管这门见证甲州风华盛衰的生意,而是这门优秀的雕刻艺术后继无人,悄悄消失。
成立于1936年的“福章书店”原先是售卖书本的店铺,后改为福章雕刻,主营牌匾雕刻。
丁伟强说,创建“福章雕刻艺术馆”除了要展示雕刻艺术品,让更多人接触牌匾学习雕刻,主要也因为国内几乎不见纯属雕刻牌匾的艺术展览厅。
雕刻飞白难度极高
他说,创馆后吸引许多艺术爱好者、旅游团、中小学生,甚至是苏丹前来观赏作品。2014年他还成为东协青年志愿者计划工作坊导师。
尽管如此,他也不视人们热烈响应为商机,一律不收费或象徵式接收旅游团50令吉,欢迎公众前来参观,店铺也会准备木板供学生学习简单雕刻。
“艺术馆不单展出已完成的牌匾,同时展出未贴上金膜的作品,让参观者能细心观赏木质书法上的‘飞白’工艺。”
他形容,雕刻飞白的难度极高,但能让牌匾上的字变得活灵活现,有效表达出书法的韵味及书卷气。刻字时掌握好深浅及力度便能为木质书法注入一颗心脏,让它顿时“活”起来。
然而,基于老街建筑物有限、价格高昂,再加上人手有限,丁氏现阶段仅会提升艺术馆内部装横摆设,不考虑扩大展厅。
吉,欢迎公众前来参观,店铺也会准备木板供学生学习简单雕刻。
“艺术馆不单展出已完成的牌匾,同时展出未贴上金膜的作品,让参观者能细心观赏木质书法上的‘飞白’工艺。”
他形容,雕刻飞白的难度极高,但能让牌匾上的字变得活灵活现,有效表达出书法的韵味及书卷气。刻字时掌握好深浅及力度便能为木质书法注入一颗心脏,让它顿时“活”起来。
然而,基于老街建筑物有限、价格高昂,再加上人手有限,丁氏现阶段仅会提升艺术馆内部装横摆设,不考虑扩大展厅。
木质书法乃第二次创作
丁伟强说,木质书法是“第二次创作”,指的是雕刻者将原先在宣纸上的书法细心观察一番,凭经验探讨如何将字刻出雕刻者本身的韵味的同时又不影响原创,以刀抒情,为原创注入“心脏”。
他说,牌匾雕刻考验个人耐性、脾气及心情。心情狂躁不安,不但无法将书法的灵魂呈现出来;雕刻者下刀过于用力会破坏牌匾整体美感之余,还可能被锋利的刀尖割伤自己,因为如此,雕刻行业不受年轻人青睐。
丁氏过去曾招收过数徒弟,最终皆因为缺乏耐性,半途而废。
“书法的横竖撇捺不难表现,但要将这些细节立体化,就得下一番功夫使用传统的大圆口刀、平口刀或三角刀雕出效果,雕刻时全神贯注,眼、心、手缺一不可。”
《春.夏.秋.冬四条屏》镇店之宝
福章雕刻的镇店之宝是一幅清乾隆皇帝书作中的《春.夏.秋.冬四条屏》金膜牌匾,它也是丁伟强的非卖品。
步入福章雕刻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挂在艺术馆尾端,也是丁伟强办公室内的金膜牌匾。
丁伟强为了增强作品的历史沧桑及厚重感,书法使用暗红漆色以代表喜庆,也为这幅牌匾贴上纯度99.8%的金膜作为底色,增加帝王之气。
这幅金膜牌匾前后耗时6个月才完成,于2015年10月在福章雕刻艺术馆进行上匾仪式,当时马来西亚水墨画协会会长兼香港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主席钟正川等人也出席祝贺。
《春.夏.秋.冬四条屏》金膜牌匾有43寸宽及126寸长,它也是古城首个巨型牌匾。
外国游客爱收藏牌匾
丁伟强说,如今越来越多接受英文教育的华裔,或是外国游客收藏牌匾。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外国人比华裔对牌匾艺术品有着更浓厚的兴趣,不惜远道而来订做牌匾带回国。”
他说,外国游客一般来自英国、澳洲及日本等国家。
他指出,不谙中文的外国人都会寻求建议,有者选择将自己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字,有者则要求雕刻“平安”、“吉祥”或“知足常乐”等寓意吉祥的字。
丁氏说,虽然店铺也雕刻英文字母牌匾,但顾客始终热衷汉字选择书法牌匾。
推出 当纪念品易携牌匾
丁伟强指出,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及拥有木质书法艺术品,不排除在未来推出更加小型的牌匾作为纪念品,将此艺术品普及化。
他说,牌匾制作得随着时代变迁求新求变;考虑到一名受封人士将获得不少社团组织赠送牌匾恭贺荣膺勋衔,因此早在数十年前推出中小型牌匾取代大型牌匾,让受贺人容易收藏。
“未来几年会推出面积更小且容易携带的牌匾,将它打造成纪念品供人们或游客购买赠送给亲朋戚友,让更多人能拥有这艺术与轻便二合一的木质书法艺术品。”
他说,牌匾在早前是赠品,也有人制成宝号挂在店铺或住所前,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如今视牌匾为艺术品,将着名书法家的作品雕刻在牌匾上,以另一种方式收藏书法作品。
“以上等木板制成的牌匾可收藏百年不朽。”
独家报导/摄影:陈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