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零拒收”给特殊儿希望 接受普通教育增加自信 | 中国报 Malacca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马六甲头条】“零拒收”给特殊儿希望 接受普通教育增加自信

    (马六甲15日讯)教育部今年起推行的“零拒收”政策,让所有适龄 的特殊儿童都有机会到主流班级上课,并在3个月的适应期,找到特殊儿童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与环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这政策下,家长可为特殊孩子报读任何一间学校,让孩子尝试融入普通班级,接受融合教育。

    数年前已开始落实融合教育的培风第三小学,于2008年开办启智班,在教育部还没有实行“零拒收”政策之前,该校已安排特殊孩子在普通班上课。

    从启智班毕业的学生,一些之前都在学校接受“半融合”教育。
    从启智班毕业的学生,一些之前都在学校接受“半融合”教育。

    启智班副校长陈萱芬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教育部关注融合教育,既是让特殊孩子能融入主流班级,与一般的学生一起上课。

    她指出,以往没有设有启智班的学校,可拒绝让特殊学生报读,随着“零拒收”政策实行后,任何一间学校都不得再拒绝特殊学生报读的申请,且必须以有关特殊学生的需要,例如行动不便者,必须安排底楼的班级,或是开放教师专用的厕所,供该名学生使用。

    据她了解,特殊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比例已逐年增加,迄今已约50%。

    她说,培三与武吉波浪华小,获教育局选为推广融合教育的学校,协助提高老师、家长及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接纳特殊学生。

    在启智班,学生的才能更易被发掘,学生也有充当司仪,主持活动。
    在启智班,学生的才能更易被发掘,学生也有充当司仪,主持活动。

    陈萱芬说,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全融合”既是所有上课时段都在普通班级;另一种是“半融合”,乃依据特殊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某些科目到普通班上课,其余则回到启智班。

    她以培三为例,启智班目前有34名学生,其中14名参与“半融合”教育。

    “之前也有特殊学生为‘全融合’,且参与小六检定考试,并顺利升上普通中学。”

    经过训练,特殊学生也能站在舞台,自信地表演。
    经过训练,特殊学生也能站在舞台,自信地表演。

    ■陈萱芬:给3个月适应期

    陈萱芬指出,经过3个月普通班的适应期,由学校设立的融合教育委员会将依据特殊学生的上课情况,确定有关学生是否适合继续留在普通班。

    她说,如果学生无法融入,委员会将向家长建议,让学生转到其他学校,或是转到启智班。

    “一般上,都会建议让孩子在小型的学校上课,以获得老师及学生更多的关注,转到小型学校同样可接受3个月的适应期,若能顺利融合则继续,再不能则到启智班。”

    不过,她强调,在启智班还是有3个月的适应期,如果该名学生无法自理或完全无法学习,就会建议转到福利局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

    她坦言,许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有特殊需要,也抗拒让孩子到启智班,而“零拒收”制度让教育更具伸缩性,让学生可在适应期,找到最适合的教育。

    陈萱芬(左)及程思槿(右)与启智班的学生。
    陈萱芬(左)及程思槿(右)与启智班的学生。

    ■师训教师接受培训

    2015年开始,接受师训的准教师都会接受为期半年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课程,在此之后毕业的新教师,皆具备一定应对特殊学生的能力。

    于2016年毕业于师训的程思槿,目前于培三启智班任教。她说,所有师训老师都会接受有关教学法的培训,为此,即使是在普通班教学,遇到班上有特殊学生,也能派上用场。

    她说,特殊学生在普通班上课,能够接触一般的学生,并有机会结交为友,这也让一般的学生有机会对特殊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她不讳言,一些特殊学生成绩不错,只是有古怪行为问题,在这方面,若学生的行为已严重干扰班上的同学,老师会建议让学生接受启智班老师的“行为管理”,以3个月为限,改善其行为后,再回到普通班上课。

    接受“半融合”教育的学生,在特定的科目会到普通班上班,其余时段则留在启智班,接受生活化的教育。
    接受“半融合”教育的学生,在特定的科目会到普通班上班,其余时段则留在启智班,接受生活化的教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香林华小启智班 半融合教育激发潜能

    (马六甲18日讯)家里有过动儿、自闭症或是特殊儿童的家长,每当来到孩子升小学的时候,就会开始担心孩子能否融入到其他同学的圈子,担心孩子 是否跟得上学校程度等,也有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特殊,而错过让孩子进入启智班的黄金时期。

    马六甲共有8间华小设有融合教育式的启智班,其中包括位于市中心的香林华小。该校唐月胎校长说, 融合教育式启智班,是特殊儿童在学习进展进步到某个程度时 ,可以回归到普通班,进入适合他们进度的班级继续学习,也就是孩子进入比他们年龄还低的班级学习。

    老师在音乐节时,教导学生摇乐器。

    她说,对于在某个科目有特出表现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某个科目回归到普通班学习,这就是教育部所推动的半融合教育。

    她说,当师长们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先和父母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而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听从老师建议,带孩子去看医生。

    唐月胎校长希望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状况,提早为孩子规划。

    唐月胎希望家长们不要误以为启智班的孩子就是没有未来,她举例,该校有一位对烹饪有兴趣的启智班校友,中学毕业后到邻国仅用数月就学会烧腊,让母亲欣慰不已;另一位校友目前则在烘焙学院学习,还会时常发学习照片给她看。

    黄兢敏老师亲力亲为教导学生剥蛋壳。

    她续说,该校目前已跟教育部申请,希望通过更多的活动,如每星期一次的游泳课、保龄球等训练,来增加学生信心、手力及平衡肺活量,但这些需要经费才能维持,因此该校希望获得社会善心人士的热心赞助,以维持启智班运作。

    该校也欢迎社会热心人士或家长,到该校教导启智班师生简单的手工和绘画,同时感谢马六甲拉也狮子会赠送白钢的烹饪桌子。

    养鱼也是启智班学生的“功课”之一,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一个动作需重复练习

    香林华小启智班主任杨竹菁老师指出,该校启智班分为3班共20人,共有5位老师细心教导及2位助理协助控制班上的秩序。

    她说,启智班是根据学生的程度来分班,课程主要是以国语及英语为主,而华小多数会以道德教育来让他们学习华语。课程纲要主要分为4个类型,包括烹饪、种植、养殖及生活自理,老师们会教导他们待人处事、礼貌,及让他们能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及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小肌肉的灵活度。

    该校启智班学生会在平时上课时,学习烘焙小饼干或种植太阳花等,送给嘉宾当手礼。由于他们学习能力比较慢,需要不断重复同样的练习,如烘焙小饼干,他们可能需要在老师的协助下,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其中技巧,这也是锻炼手指肌肉其中一种方法。

    杨竹菁老师指启智班的学生,主要学习烹饪、种植、养殖及生活自理。

    进启智班需医生鉴定

    该校辅导老师张旆珊说,教育局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为期3天的计划,让这些较严重的学生,以最捷径的方式完成所有手续,并在最简短的时间拿到OKU卡,到启智班上课。该计划通常会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申请,除非有空位,才会筛选二年级的学生。

    校方会先收集父母同意书、学生状况简报等,呈报让教育局进行筛选,如申请成功,师长需陪同孩子一起去见智能、心灵、听觉及视觉等4位治疗师,然后才能见儿科医生进行测试,若符合6个以上特殊点,医生就会写信证明他属特殊儿童。家长可当场向福利部为孩子申请OKU 卡,再向教育局申请报读启智班学校,仅用1天就能完成所有程序。

    若错过该计划,父母也可以自己到各部门申请,唯耗时约3个月左右。

    张旆珊老师表示教育部的计划十分难得,为父母节省许多程序及时间。

    黄兢敏:不能太严厉

    刚调来香林华小不久的启智班老师黄兢敏说,她在师训的时候,就已决定要教启智班,因为她之前有接触过这类学生,觉得这些学生比较天真。

    她说,老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性格,不可以对他们太严厉,可以为他们设定一个简单的目标,如:这个星期要教会他们穿鞋等。幸好该校的启智班学生都能明白老师的指令,虽然有些事情他们不一定能独立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参与。

    而校方也设定目标,每位特殊版学生在毕业离开小学时必须会书写各自的中英文姓名。

    黄兢敏刚调来香林学校,却与学生打成一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