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零拒收”给特殊儿希望 接受普通教育增加自信
(马六甲15日讯)教育部今年起推行的“零拒收”政策,让所有适龄 的特殊儿童都有机会到主流班级上课,并在3个月的适应期,找到特殊儿童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与环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这政策下,家长可为特殊孩子报读任何一间学校,让孩子尝试融入普通班级,接受融合教育。
数年前已开始落实融合教育的培风第三小学,于2008年开办启智班,在教育部还没有实行“零拒收”政策之前,该校已安排特殊孩子在普通班上课。
启智班副校长陈萱芬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教育部关注融合教育,既是让特殊孩子能融入主流班级,与一般的学生一起上课。
她指出,以往没有设有启智班的学校,可拒绝让特殊学生报读,随着“零拒收”政策实行后,任何一间学校都不得再拒绝特殊学生报读的申请,且必须以有关特殊学生的需要,例如行动不便者,必须安排底楼的班级,或是开放教师专用的厕所,供该名学生使用。
据她了解,特殊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比例已逐年增加,迄今已约50%。
她说,培三与武吉波浪华小,获教育局选为推广融合教育的学校,协助提高老师、家长及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接纳特殊学生。
陈萱芬说,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全融合”既是所有上课时段都在普通班级;另一种是“半融合”,乃依据特殊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某些科目到普通班上课,其余则回到启智班。
她以培三为例,启智班目前有34名学生,其中14名参与“半融合”教育。
“之前也有特殊学生为‘全融合’,且参与小六检定考试,并顺利升上普通中学。”
■陈萱芬:给3个月适应期
陈萱芬指出,经过3个月普通班的适应期,由学校设立的融合教育委员会将依据特殊学生的上课情况,确定有关学生是否适合继续留在普通班。
她说,如果学生无法融入,委员会将向家长建议,让学生转到其他学校,或是转到启智班。
“一般上,都会建议让孩子在小型的学校上课,以获得老师及学生更多的关注,转到小型学校同样可接受3个月的适应期,若能顺利融合则继续,再不能则到启智班。”
不过,她强调,在启智班还是有3个月的适应期,如果该名学生无法自理或完全无法学习,就会建议转到福利局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
她坦言,许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有特殊需要,也抗拒让孩子到启智班,而“零拒收”制度让教育更具伸缩性,让学生可在适应期,找到最适合的教育。
■师训教师接受培训
2015年开始,接受师训的准教师都会接受为期半年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课程,在此之后毕业的新教师,皆具备一定应对特殊学生的能力。
于2016年毕业于师训的程思槿,目前于培三启智班任教。她说,所有师训老师都会接受有关教学法的培训,为此,即使是在普通班教学,遇到班上有特殊学生,也能派上用场。
她说,特殊学生在普通班上课,能够接触一般的学生,并有机会结交为友,这也让一般的学生有机会对特殊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她不讳言,一些特殊学生成绩不错,只是有古怪行为问题,在这方面,若学生的行为已严重干扰班上的同学,老师会建议让学生接受启智班老师的“行为管理”,以3个月为限,改善其行为后,再回到普通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