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先贤开垦第3代不愿接手 老鹰窝百年农田 荒废
(马六甲16日讯)百多年前,甲市区拥有大片田地耕种,种出来的稻米及蔬菜皆可自供州内需求,而峇章老鹰窝当时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田地,但当地种田家族来到第3代时已少人愿接手,如今田地部分出租,部分则荒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潮州籍先贤林举百年前从中国南来马六甲时,先与其兄长、弟弟及一户李姓人家在峇章开辟10余亩土地耕种。随着林举孩子越来越多,他较后于附近老鹰窝找到一片8亩地段开发,也就是目前有人称为“潮州村”的地段。
林举育有8男2女,起初大部分孩子从事耕种、养猪及鸡的工作,但随着时代迁移,菜价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因素,如今第三代已少有人愿意耕田,加上附近地段被徵收发展,该区百年前田园风景已不复在。
早期该地段有二三十户人家,如今一些迁移,还有10余户,而林举数名孩子家庭仍住在该处,包括78岁的林晓光及76岁的林晓和。
林晓和向《中国报》指出,父亲耕种的时候家里很穷,种的蔬菜有菜心、苦瓜、长豆等,收成农作物都是拿到甘榜爪哇的批发公市售卖给批发商。
他说,那时马六甲人大部分都是种田,因此种出来的蔬菜、稻米都可应付州内需求。
“当时面对最大问题就是水灾,每年都有一两次,尤其是在年底,水灾严重时就会损失。”
他说,基于生活所需,明知可能会水灾他们还是会耕种,碰到水位不太高时,他们都会在田地边界以沙包填高,防止水流进田内。
他说,自从州政府开辟玛琳运河后,每年年底都会发生的水灾问题已获得解决。
林晓和:部分地段出租
林晓和指出,父亲种植的年代,菜价比较高,到了他们兄弟接手年代,肥料、农药等价钱贵,菜价却很低,加上需要长时间在田里工作,又要面对气候风险,因此年轻一代都不愿从事这工作。
他说,他们兄弟早期是种菜及种稻,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养猪及鸡,到了80年代则转去卖菜,原本种的田地就让兄长耕种。
“兄长于90年代去世后,耕种田地慢慢减少,目前只有一名侄儿种一些菜,一部分地段出租,其余的则废置。”
他说,其孩子都往其他领域发展。
林晓和也说,该处称为老鹰窝,主要是早期该处有很多丛林,老鹰喜欢到该处聚集,因而得名。
“老鹰窝靠近大路处居民是拜神的;中间我们是天主教徒;里面则是信奉伊斯兰的马来同胞,百余年来我们大家都和平共处,从来没有吵架。”
耶稣圣心堂情感联络站
住在老鹰窝的潮州人士,皆是虔诚天主教徒,当年林举与数名先贤于1923年在该地段设立一座公所,让没有机会上学的小孩及年轻人学习教会道理、祈祷及认识字,该公所就是如今的耶稣圣心堂。
林晓光指出,那个时候大家穷,小孩都没有接受教育,只能去种田,或是长大时才去夜学。有鉴于此,先贤们才决定设立公所,拥有一个宗教场所外,也可让孩子学习。
他说,初时的公所只是亚答屋,非常简陋。经过大家的努力慢慢改善,从半砖建筑物提升至目前的全砖建筑物。
“耶稣圣心堂于1965年重建后,时任甲中央县长叶文麟更致送牌匾庆贺,有关牌匾如今就挂在大门处。”
他说,如今,耶稣圣心堂是居民祈祷及进行弥撒的场所,更是大家聚会、联络感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