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Melaka人

顏天祿

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

送王船習俗

促進國際民間交流紐帶

文 文 文

顏天祿:不僅凸顯民間共同背景 送王船 成發展文化資源

(馬六甲16日訊)拿督威拉指出,如今不隻已成為滿載著海外華人鄉愁體現,而且也是,甚至發展文化領域資源。

他說,送王船可謂閩籍華人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而這項習俗更在2011年、2012年先後於中國及大馬兩地,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顏天祿(左)出席海滄區鍾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儀式,右起為張權、李曉鬆、葉濤。
顏天祿(左)出席海滄區鍾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儀式,右起為張權、李曉鬆、葉濤。

他認為,馬中兩國如今聯手將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凸顯馬中兩地有著共同文化背景,而且也有望將雙邊民間文化交流常態化打下堅實基礎,為民心相通持續發展聚集力量。

是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鍾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儀式上致詞時,這麼指出。這項活動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由中國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

精美的王船在人力扛抬下,由船上腰係紅綢的水手撒下寫著美好祝福的金紙,吸引上千名民眾圍觀。
精美的王船在人力扛抬下,由船上腰係紅綢的水手撒下寫著美好祝福的金紙,吸引上千名民眾圍觀。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葉濤指出,閩台送王船是一個與海洋關係極其密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這一習俗是生活在閩南的閩南人,和走向世界的閩南人共同創造文化氣象,也是中國人生死觀、自然觀、宇宙觀具體體現。


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組長陳耕則說,在新時代探究“送王船”這一獨特曆史文化,並在新時代背景下給予其當代解讀,有助更好地發揮閩南文化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文化軟實力作用。

在場者包括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處處長李曉鬆、中國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等。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顏天祿

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

送王船習俗

促進國際民間交流紐帶

相關文章

《音你而來2》抵古城拍攝 吸引大批粉絲  掀追星風

雞場街舞台工程 終可在月底完工

顏天祿:合作推動進程 馬中關係穩步前行

冀明年甲國慶遊行增舞獅舞龍 謝守欽:彰顯多元文化色彩

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 中馬音樂會 會知音

今日馬六甲頭條〡籌備1年.完成近90% 馬中友誼紀念館 將邀兩國領導開幕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