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5日訊)沼澤地和沿海灘塗覓食軟體動物的鉗嘴鸛(Asian Openbill Stork),回來了!
《中國報》記者曾在2013年中旬,報導鉗嘴鸛在我國逗留約3個月的情景,隨後再也沒出現過。

7年後,鉗嘴鸛現身沼澤地帶覓食,甚至數量比之前更多。
記者日前在甲市武吉士靈烈公園附近的稻田,發現成群的鉗嘴鸛,在吃稻田裏的田螺及小魚,留下很多田螺殼。

不說不知,其實菜農最怕看到鉗嘴鸛出現在菜園,因為鉗嘴鸛覓食時會踩壞農作物,糟蹋菜農心血。
根據互聯網百度百科資料,鉗嘴鸛屬於中型鸛,往往被誤認為蒼鷺,而它不屬於鶴,而是另一種大鳥。

鸛一般有較重的鳥喙,飛行時脖子伸出,而不能像鶴那樣彎曲和縮回。它棲息在熱帶濕地,棲息地包括水田、淺海灘、河口濕地、淡水和苦鹹水湖泊。
鉗嘴鸛是濕禽,因此,需要相對潮濕和降雨量充足的覓食地。

它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
它在沼澤地和沿海灘塗覓食軟體動物,食物主要包括兩棲爬行類、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如軟體動物、螃蟹、蠕蟲、青蛙、蜥蜴、蛇、蟲、魚也彌補了飲食的很大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