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5日訊)馬六甲勇全殿與中國廈門聯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王舡民俗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果,預計將於9月份出爐!
勇全殿王舡主任拿督顏泳和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於7月及9月進行兩次會議討論申遺事項,為此,王舡文化是否成功申遺,相信在9月會有結果。
雖然不知成功率高否,但顏泳和透露:“中方非常有信心。”

顏泳和昨晚出席勇全殿護國祈安五朝王醮送工舡慶典牌樓亮燈儀式後,受詢時如是指出。
他說,送王舡的籌備工作已進行了3年,倒數103天後的,就是送王舡的日子,屆時無論疫情情況如何,都會如期舉行。
“送王舡的其中一個主要的意義,就是‘送走瘟疫’,尤其在目前面臨的全球瘟疫,送王舡的儀式是一定要進行。”
許多人皆關心送王舡儀式是否以大遊行進行,他說,儀式大或小,將以接下來數個月的疫情情況而定。

他呼籲民眾,包括返國者能遵守隔離及防疫措施,勿胡亂走動,以讓疫情得以穩定,送王舡的活動也得以順利進行。
送工舡慶典牌樓是由勇全殿名譽顧問兼怡力州議員拿督鄭國球所讚助興建,以答謝王爺並祝福送王舡活動。
顏泳和說,有關牌樓將每晚持續亮燈,直至送王虹活動結束。
他還說,送王舡活動的終點為大海,送王舡的另一個意義與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平衡與相互尊重的關係,他希望眾人也能以此精神,來應對全球疫情。
出席儀式者包括勇全殿名舉顧問拿督威拉顏天祿、副主席賴鴻權、曾天財、顏煊煌、總務方有財、副總務汪再發、侯明源、財政張有財等。

<h2><strong>鄭國球:王舡屬國家各族群</strong></h2>
鄭國球指出,送王舡文化不是屬於華人或勇全殿的單一文化,而是屬於國家各族群的。
他認為,如此重大的慶典,希望各族及各宗教人士,都能到來支持與參興,讓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所謂國家文化,就是融合各族所形成的文化,各族群的參與,互相了解、尊重與遷就,才能達到國民團結。”
他指出,送王舡不隻是進行遊行並在最後燒走王舡,之前的準備工作已進行了3年,每個細節都要記錄及拍攝下來,以將王舡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