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0日訊)東街納斯裏蘭拜組屋後方河旁雜草叢生,成為蛇鼠蟲蟻藏匿之地,附近居民屢次患上蚊症,且已慣見蛇及四腳蛇出沒,甚至家禽也常被蛇偷吃。
組屋後方的河道屬於水利灌溉局管理,雖每半年清理一次,唯雜草很快就茂密生長,加上垃圾處處,河對岸也是一大片荒地叢林,鄰近居民皆受到蛇蟲蚊子的威脅。

當地馬來居民指出,原本該區為海邊,20多年前填海後,留下一條河道,河對岸為私人發展商的土地,但多年來皆無發展,變成叢林。
居民說,該區屬於蚊症黑區,不時有人患上蚊症,也常見到四腳蛇、蟒蛇及黑蛇,今年頭就陸續捕到兩條蛇,由民防局人員帶走,另也見過數條不同的蛇出沒。

居民還說,其住家養在籠子內的雞及鴨子,鴨子被蛇偷吃得一隻不剩,雞也被吃了數隻。

住在組屋4樓已4年的翁先生指出,他記得某次有一條蟒蛇一連吞了6隻雞,當場吐出了2隻,後被民防局人員抓走。
“這河道之前有定期清理,但自半年前,就未見清理,以至變成如今模樣。”

馬華曆史城市議員陳煒建及李翰霖在接獲投訴後,到現場察看。
李翰霖說,他們在兩周前曾到過該組屋,當時居民投訴蚊子非常多,並懷疑是隔鄰一片私人荒地積水養蚊,不過,有關地主之後已清理荒地,唯蚊子問題並沒有解決。
“我們感謝地主的合作,同時在第二次觀察時,我們發現還是很多蚊子,並且在組屋後部靠近河的地方,發現相信是居民進行種植用途的輪胎,積水生蚊。”


他說,蚊蟲的來源除了草叢,與組屋環境的衛生也有很大的關係,冀居民關注及清理。
■半年清河一次不夠
李翰霖指出,根據他們向水利灌溉局的了解,當局每半年清理有關河道一次,而最後一次是在6月初清理。
他說,清理迄今已4個月,如今又變成了叢林,他和陳煒建將向當局反映,要求盡快安排提前清理。
無論如何,他促請居民能夠合作,花一些時間清理四周環境的垃圾,如此才能避免蚊蟲滋生。
此外,陳煒建則促請當局能盡快清理幹淨河道叢林,讓居民免再遭受蛇及蚊蟲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