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失业愁生计 一窝蜂捕“海鸟” 赚外快
(马六甲17日讯)疫情下不少民众失业愁生活,一些脑筋转得快的民众,近日结伴到巴登德目海滩捕捞有羽毛但不会飞的“海鸟”,有者在3小时内就捕获近10公斤“海鸟”,并转到市场贩卖赚取收入,解决三餐不继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国报》记者接获消息,指近期的巴登德目海滩,尤其在下午至傍晚时分,出现不少临时渔民前来捕捞海产与贝类作为食物或进行转售。
不愿署名的渔民披露,其实他们并非渔民,而是受到复苏计划第一阶段遭受失业的受害者,为了生活与需找生计,将过去的捕鱼经验与知识充分运用,获悉巴登德目海滩已有一段时间没人来捕捞牛角蛤(俗称海鸟的贝类)。
因此,他相信此时到该海滩捕捞必定会有收获,结果真的没让他失望,他从昨日下午3时与一伙人趁海水退潮时,身穿防护衣与鞋,行走至少200公尺远的深海,由于适逢退潮时段,海水最高也只浸到腰部。
“因为海水不清澈,我们必须潜入海里靠明锐的手感触摸,判断是海鸟贝类,‘海鸟’一般会隐藏在泥泞或石堆里,需耗费不少体力与运气来寻找。”
当时前来捕捞“海鸟”的渔民有数组人,大部分都满载而归,他们透露目前“海鸟”市场每公斤价格约18令吉,以往都是马来同胞享用,如今渐渐的也有不少华裔同胞喜爱。
据悉,牛角蛤为何会有海鸟名称,原因是牛角蛤形状如牛角,尾端长有一团类似羽毛的物体,因此被称为“海鸟”。
剥开“海鸟”的贝壳,能发现壳中有伴有一粒大大的鲜瑶柱,并且周边的肉也能吃,据当地渔民透露,其肉质鲜甜不输干贝,非常适合火锅、爆炒、清蒸或烧烤。
接受访问的渔民也说,近期已有不少“渔民”获悉到来捕捉“海鸟”后,相信产量会减少许多,因此如果接下来的收获大不如前,他们将转往其它附近海域捕捞“海鸟”,待巴登德目海滩获得“放生”之后,海鸟还会慢慢在繁殖更多,到时就是捕捞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