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7日訊)一家疑是不存在的旅遊公司通過網絡提供澳洲就業機會,想要體驗國外工作文化的華裔男子申請時,雖已非常謹慎一再求證該公司職員與戶頭的真假,最終還是墮入騙局,遭騙走約5000令吉。
事主鄭先生(30歲)今日向格西當州議員謝守欽講述遇到網絡騙局經過,希望民眾警惕,勿要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鄭先生說,今年6月在面子書看到一家旅遊公司,分享到澳洲擔任貨倉管理員的工作機會。他想要更換工作環境,到國外工作,就聯絡該旅遊公司。

他指出,自稱該公司職員的Max表示要先繳付1450令吉辦理簽證,並指疫情關係,公司銀行戶頭暫不能使用,要求轉賬至第三者戶頭。
他說,本身致電給該公司查證Max的身分,一名自稱Melvin的員工表示Max是該公司職員。他開始與Max接洽,辦理簽證。在等待簽證與澳洲公司發下同意書時,對方透露需付3250令吉購買雙程機票。
“對方給另一第三者的銀行戶頭,還沒轉賬前,我通過警方商業罪案調查局推出的“Check Scammers CCID”網站,查詢兩個銀行戶頭。”
鄭先生說,其中一個銀行戶頭顯示3個被舉報的記錄,他覺得可能有人的簽證辦理不成就舉報,因此他不疑有他,分別在7月16日及8月9日,進行兩次線上轉賬,首次1450令吉及第二次是3250令吉。
他指出,在8月9日轉賬後不到2小時,就詢問Max關於澳洲公司同意書和機票,然而已聯絡不上對方。如今,撥打該號碼是一名外籍人士接電話。

相信還有他人被騙 冀警方展開調查
鄭先生說,這筆近5000令吉的款項,是跟朋友借的錢,他已針對此事報案,希望警方和大馬多媒體及通訊委員會展開調查。
他透露,事發後,也致電該公司地址的大廈管理層詢問,結果發現是一座政府大廈,對方透露也有他人打來詢問,相信還有其他人被騙。
他說,該公司在網站上展示大馬公司委員會、旅遊局批準的認證等,他都有一一讀閱與瀏覽,沒想到都是造假的資料,還是掉入騙局。
此外,他在事發後聯絡Melvin,後者把電話轉接給一名自稱是拿督的人士,表示願意承擔一半機票錢,但他需再付1750令吉,遭他拒絕。
他說,他們都是用不同的電話號碼來聯絡,尤其Max用了5個不同號碼,包括轉發及拍下簽證收據給他。他已報警,並把此事告知家人。
利用人性弱點 詐騙
謝守欽說,網絡騙局層不出窮,尤其疫情期間,很多詐騙集團利用人性弱點,因此呼籲民眾謹慎,勿要墮入騙局。
他說,根據報導,警方資料顯示,從4年前至2021年7月,全國接獲6萬7552宗網絡詐騙案,涉及損失達22億3000萬令吉,包括澳門騙局、愛情騙局、投資及貸款詐騙等。
他說,截至去年10月,共有3萬455個戶頭被凍結。而詐騙和偽造假文件,也抵觸刑事法典第420、471和467條文。
謝守欽呼籲民眾如果面對類似案件,或與陌生人進行線上交易等,可以通過“http://ccid.rmp.gov.my/semakmule”,來查證銀行戶頭及電話號碼。當中會顯示搜尋次數,讓民眾預防,民眾若還有疑問,他也建議前往鄰近警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