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8日訊)電子紅包逐漸替代農曆新年傳統實體紅包?去年的疫情與行動管製令,使到不少遊子無法回家過年團聚,長輩唯有通過電子錢包把紅包轉賬給長輩,也使到這股風氣開始成為新常態。
紅包或壓歲錢帶出的不僅是傳統習俗,更象征長輩給予後輩的祝福。

由於2021年的行動管製令和禁止跨州,間接使到後輩無法回鄉向長輩拜年和討紅包,不少長輩唯有通過手機應用程式的電子錢包,把紅包轉賬給子孫,即使少了年味,但也是另一種方式的祝福。
雖然今年的農曆年可以跨州回鄉團圓,可是有長輩表明會延續去年的方式發出電子紅包給孩子,但也有人認為包紅包給子孫的傳統和意義,不會被科技取代,需回歸傳統。
甲州馬華馬日丹那區會主席拿督李殿成受訪時說,他是一個念舊和“傳統”的人,認為新年期間親手把紅包交給孩子,是對習俗和文化的尊敬,也讓晚輩對此傳統有更大程度的認識。

他說,電子紅包的出現,或許會改變傳統紅包的發放和支付方式,畢竟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已邁向電子錢包發展,由生活上的購物買賣或轉賬給朋友,都以手機的電子錢包傳送,非常方便。
“不過,我覺得如果無法在新年期間發紅包給後輩,就如去年的疫情和禁止跨州,唯有使用電子紅包,而今年無論是孩子或後輩都可跨州回家過年,就會親自給後輩發紅包。”

應該傳承和保留
●馬六甲販商聯合會主席拿督黃樹黨:
電子錢包或電子紅包都是新新時代的產品,我認為傳統習俗不該讓它失去意義或被科技取代,就如新年給紅包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的傳統,應該傳承和保留下去。
發實體紅包充分表現出年的味道,我認為發電子紅包缺少親切感和意義,相信電子紅包還無法成為今年過年的新趨勢。

感覺不同意義一樣
●自雇人士梁玉芳:
不管是傳統或電子紅包,都可以接受,尤其是一些人仍擔心團聚可能引發感染群,所以不會拜年或到長輩家聚會,所以相信今年能夠收到的實體紅包不會多,反而期望可以收到長輩發給我們的電子紅包。
我覺得接收電子紅包的轉賬款與接實體紅包的感覺雖然不同,但意義卻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