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香料见证爱情.岁月见证幸 福 隆兴见证东街纳锐变 | 中国报 Malacca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马六甲头条◢香料见证爱情.岁月见证幸 福 隆兴见证东街纳锐变

    (马六甲12日讯)它很不起眼,但它见证了东街纳老街的成长与变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甲市东街纳路,一家门牌241号的老店,从售卖杂货至售卖香料,见证着老街坊一个个离去、搬迁,但这家隆兴(香料)铺由始至终一直都在,继续成了九旬及八旬夫妇的温暖小窝。

    和蔼可亲的张顺(左起)及赖泽明。
    和蔼可亲的张顺(左起)及赖泽明。

    隆兴是85岁的老婆婆张顺及91岁老伯伯赖泽明的住家和香料铺,由于老伯伯习惯了“老家”的生活拒绝搬迁,故么女数年前将老店买下,送给爸爸妈妈。

    60多年前,张顺及赖泽明在父母的安排下结成夫妻,张顺婚后接管父亲位于东街纳的杂货店生意,赖泽明则在现称“国能公司”的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

    究竟是什么让张顺“改行”,从卖杂货转卖香料呢?原来是因为爱情。

    健谈的张顺,毫不吝啬向《中国报》展示求学时期旧照,赖泽明则在一旁默默聆听,还笑称老婆婆年轻时是“samseng婆”。
    健谈的张顺,毫不吝啬向《中国报》展示求学时期旧照,赖泽明则在一旁默默聆听,还笑称老婆婆年轻时是“samseng婆”。

    张顺忆起当年丈夫一旦处理电流中断事故,不但要到郊区工作,且常常到天亮才回家,每次都让她很不放心,所以让3名孩子睡觉后,她便展开漫长的等待。

    “一个晚上,孩子们睡着后,我边等边磨芫荽粉,又担心吵到邻居,只好在垫着厚厚的米袋把芫荽磨成粉,从此开始卖香料。”

    她告诉《中国报》,娘惹餐点常用到的芫荽粉是她首个自制的香料,遂一手一脚磨出五香粉、胡椒粉、黄姜粉及桂皮粉等,近年来因需多量生产,她交由印度香料店铺帮忙,并坚持先把香料洗净、晒干、炒香后才磨成粉。

    张顺从年轻时期做到没日没夜,与形形色色的人交际,到如今打开老店只为了消磨时间,爱多少点开门、打烊都由两老决定,因为苦的日子已经熬过去。

    虽然少了杂货,但隆兴处处可见岁月的痕迹,有老伯伯年轻力壮时自制的厨架,摆放着许多旧式的商品包装,让人大开眼界。

    张顺将磨好的香料装在旧式的奶粉罐,十分怀旧。
    张顺将磨好的香料装在旧式的奶粉罐,十分怀旧。
    赖泽明亲自打造厨架,摆放各式各样的旧式商品包装及饰品。
    赖泽明亲自打造厨架,摆放各式各样的旧式商品包装及饰品。

    ■宁静马路如今车水马龙

    谈起东街纳过去一甲子的变化,张顺和赖泽明侃侃而谈,依然记忆犹新。

    “以前东街纳的沟渠非常干净,因时不时有人清洗沟渠,沟水清澈见底,没有垃圾,还能够钓鱼!”

    张顺形容,以前与如今高车流量的东街纳,简直天壤之别。

    “以前我们可以在马路中央玩耍睡觉,有时睡着睡着隐约听到车子就在不远处才醒来让路,当时一两个小时才好不容易见到一辆车。”

    张顺说,左邻右舍原有木屐店、脚车店及三轮车店等,但已陆续搬迁或关门。

    张顺眼中的赖泽明是“坐不静”的人,即便已年迈,两老每早风雨不改步行到附近的咖啡店吃早餐,途中常遇到各族好心人献议载送或要掏腰包请吃。两老心存感激,也赞扬社会上的好心人真的很多。

    赖泽明(左起)和张顺打开店铺做生意以外,也会与老街坊聊天消磨时间。
    赖泽明(左起)和张顺打开店铺做生意以外,也会与老街坊聊天消磨时间。
    张挂在店铺门前的隆兴宝号,充满着岁月痕迹。
    张挂在店铺门前的隆兴宝号,充满着岁月痕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