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5日訊)甲州政府透過亞羅牙也市議會與PLANMalaysia@Melaka合作,在丹絨比達拉-彭佳蘭峇拉展開特區規劃(RKK)研究項目,以解決一系列對海邊構成威脅的問題,及規劃沿海一帶,未來15年的發展方向。
《中國報》探悉,該計劃目前處在申請憲報的階段中,一旦通過,當局將把陸地5公裏及海洋3海哩,共525.62畝範圍,展開特區規劃項目。

不願署名的消息人士說,涉及的地區有丹絨比達拉海邊、巴叻峇株海邊、巴當格姆丁海邊及直落貢海邊,以及周圍住宅區、農業區及基建設施等。
他說,當局已鑒定數項必須著手處理,以確保海邊免受威脅的問題,即:海蝕、未經允許的發展工程、侵占沿海政府地、無效的路網係統、對玳瑁龜的登岸威脅、端河汙染,及不完善的排水係統和地下水道。

“特區規劃研究項目旨在擬定全面性的行動計劃,以重新整合丹絨比達拉-彭佳蘭峇拉沿海一代的發展計劃,減低對海邊的傷害。”
他說,在特區計劃下,當局將限製沿海土地的使用及建築發展,以維持當地主打海邊旅遊的形象,同時加強提升沿海設施及改善道路係統。

“當局將鑒定及加強當地旅遊產品,除了農業和生態方面,也會添加更多旅遊設施,以開拓更多商機。”
當局將援引1976年城市及鄉區規劃法令(172號法令)第16B(1)、16B(2)及16B(3)條文,對有關海邊特區計劃展開研究。

重塑丹絨比達拉海邊光輝
曾在20年前風光一時的丹絨比達拉海邊,如今旅遊景區的光環已褪色,剩下殘舊的設施及屈指可數的訪客。
亞羅牙也市議會為恢複該海邊的原貌,近期配合發展彭佳蘭峇拉海邊,同時發展丹絨比達拉海邊,包括增設3D立體彩色告示牌及解決海蝕問題。
市議會發言人說,丹絨比達拉海邊距離馬日丹那市鎮僅10公裏,且位於德林達軍營毗鄰,因此該會打算重新將該海邊打造為州內最著名的海邊。

他說,市議會耗資總數8萬令吉,為轄區內馬來短劍廣場、彭佳蘭峇拉海邊及丹絨比達拉海邊製作3D立體彩色告示牌,以提升旅遊形象。
他說,市議會接下來也會著重提升丹絨比達拉海邊一帶的美化工程,以吸引更多遊客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