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日訊)甲市區近期冒現不少流浪漢,並且有加劇的情況!
國門開放,經濟逐漸複蘇下,甲市區卻冒現不少流浪漢、拾荒者、乞丐及各種弱勢群體,充斥許多社會問題。

《中國報》記者近日走訪甲市區,發現市區不少角落都有流浪漢與各種弱勢群體乞討的畫面。

有些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會步入餐飲連鎖店內的垃圾桶或桌位,隨手撿起盤中或垃圾桶內的食物殘餘作為果腹用途,讓見者心酸。
有些精神不佳的弱勢群體則到露天嘛嘛檔乞討食物,有者偶爾會失控亂喊大叫,幹擾食客,惟沒有與食客或店家職員產生肢體衝突。
據了解,自新冠肺炎進入地方流行病毒階段後,各行業專注拚經濟,一些民間團體及社會組織逐漸減少關注弱勢群體,導致急需獲得關懷的弱勢群體失去依靠,最終再度流浪街頭。
由於一些精神不佳或具有各種不幸經曆的流浪漢,在社會上已經無法與正常民眾競爭而失去工作機會與收入。
加上不少國人帶有偏見眼光,導致流浪漢、乞丐或各種弱勢群體飽受異樣對待,精神思維嚴重受傷害。

馬青馬六甲市區區團團長陳煒建希望,甲州各行業者以及非政府組織,在國內後疫情經濟複蘇之際,能給予上述弱勢群體長期關注,以便讓甲市能成為國際社會好評的地方,從而間接惠及本地經貿投資、文教旅遊的發展。
他說,民眾一旦發現甲市出現流浪漢露宿街頭的情況,可向社會福利局進行投報。
“至於精神不佳或酗酒鬧事者則可通報警方,以便相關單位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

■陳煒建:捐款享減稅優惠
催化群眾關懷弱勢群
陳煒建認為,流浪、拾荒、行乞及弱勢等群體的存在,可說是全世界共通的社會問題。
他說,縱觀全球,上述社會現象在一些影響層面極為廣泛的危機中,例如經濟崩潰以及公共衛生失控,更是出現相對應的加劇情況。
“流浪、拾荒及行乞的社會問題,除了可在政府層面透過社會福利局,進行收容流浪漢和派發生活援助金的應對措施,而且群眾社會也能采用各種方式助力構建愛心社會。”
他認為,大眾也可采取直接布施弱勢群體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支援社會關懷機構,甚至成為弱勢群體索取政府援助的橋梁,進而攜手舒緩這方面的情況。
他說,盡管政府目前以1967年所得稅法令第44(6)條文,為國人在稅務方面提供捐款予獲列名的公益機構扣稅優惠。
“我建議政府持續擴大個人在進行慈善義工的稅務減免優惠範圍,進而催化群眾社會保持關懷有需要者的力度,同時鼓勵更多民眾加入協助弱勢群體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