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6日訊)教育部致函微型學校調查合並意願,甲行動黨國州議員的立場是一間華小都不能少,不接受合並,並呼籲學校董家協及家長站穩立場,拒絕合並微型華小,避免開了先例,更多微型華小受影響。
甲州野新縣3間華小,即培群華小、新邦木閣華小及安樂華小收到縣教育局的來函,要跟家長交流有關微型學校合並的事宜。

行動黨甲市區國會議員邱培棟、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格西當州議員謝守欽及愛極樂州議員郭子毅,今日到培群華小,與董家協了解情況。在場者有董事長鍾良佑、董事鍾良水及家協財政何育威。
邱培棟在記者會上說,在一間華小都不能少大前提下,行動黨反對政府合並微型學校。教育部不應該認為學生少就采取合並方式;如果是認為學生少,教育部應該設法充分利用校園,我們建議可做學前教育。

他說,每個社區都有權利擁有學校及捍衛與接受母語教育,這些學校也變成多元學校,許多不同族群家長把孩子送來華小。
他指出,這些華小都是先賢出錢出力建設起來及維持到今天。以培群華小為例,該校在2018年才建設一棟2層樓有6間教室的新校舍,耗資40多萬令吉,如要合並這也說不過去。

“華小一間都不能少,我們不接受合並,如果學校剩下幾個學生,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教育部可考慮搬遷,並要確保學校維持,但不應該是關閉或者合並。”
他說,華小不能夠再少,一些地方蓬勃發展,例如培一學校搬遷到古魯蒙後學生爆滿,政府應該擴建或增多一間華小,不是把焦點放在微型華小並要合並。
董家協反對合並
8月3日收到公函,教育局將於8月10日下午2時30分派人來與家長進行交流,詢問家長關於合並的意願。學校共有33名學生,一到六年級的學生人數分別是5名、5名、4名、5名、6名及8名學生,其中華裔學生占多數。
董家協將開會討論。董家協的立場都是反對合並,華小不可以關閉,一間都不可以少。目前,對於當局所采取的合並形式,我們也還不知道。

學校至少有70年的曆史,幾乎董家協成員都是以前的校友,在這裏念書。
勿實施倒退政策
■愛極樂州議員郭子毅
回顧華文教育,特別是華小在大馬多年的鬥爭曆史上,相信政府應該很清楚華社對華小和華文教育的訴求、堅持及立場,如果縣教育局發出合並信函,調查家長意願,這在華小教育政策上是一個倒退政策。
諷刺的是,看到甲州馬華主席在面子書的貼文,在吉蘭丹一間華小新校舍開幕禮上提出,馬華在建設華教策略,主要是增建、搬遷和擴建,並認同在華小政策裏是一個都不能少。

顯然這些說法與甲州發生要合並微型華小的事宜,是背道而馳,互相矛盾的政策。到底是馬華打臉政府,還是政府打臉了馬華?
我相信在華小政策上,政府應該很清楚華社的立場,希望當局不要采取一個讓華小教育倒退的政策。
政府缺包容心態
■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
對於教育部這項微型學校合並行動,感到震驚及遺憾,顯示政府嚴重缺乏包容的心態,邁向極端、單元的政策。
一旦關閉了華小,在現今政府的政策下,要建新華小是非常困難的,當局這種行動相信是基於政治的動機,進一步打壓華社。政府不能否定華小在獨立之前到今天,對整個社會發展、教育、文化的貢獻。
呼籲董家協及家長們必須要站穩立場,也希望更多華團、團體站出來反對微型學校的合並,向政府表達我們享有憲法地位學習母語教育的權利。
家長要堅守立場
■格西當州議員謝守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國陣政府從過去到現在不時會把矛頭對向華小,讓華社及愛護華教的人士擔心。我們的立場是一間華小都不能少,希望大家能夠守護華教的使命,反對合並。
相信不單是野新縣3間華小面對合並的問題,一旦成功後,其他學生人數少的學校也會面對合並。希望各校董家協要讓家長知道合並的舉動會如何一步步地侵蝕華小,家長們一定要堅守立場。
行動黨甲市區國會議員會繼續在國會跟進此事,也要詢問馬六甲馬華在這個事件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