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0日訊)馬來西亞輪胎商總會及輪胎業者再次呼籲政府當局,盡速擬定一套有效及一勞永逸方案,處理已久、棘手又頭痛的廢胎問題。
該總會會長鄭道指出,自去年10月1日經濟開放不久,全馬各地多數輪胎業者開始面對如何安置廢胎問題,影響工作進展,處理廢胎廠也拒絕回收。

“各州地方政府又不允許業者把廢胎載到垃圾場丟棄,使業者不知如何是好。有時還要面對環境部、衛生局及市政局官員開罰單,給的理由是廢胎囤積太靠近大路或廢胎積水導致滋生蚊蟲。”
鄭道今早出席總會第30屆理事會議後,在記者會上,如是說。
他說,疫情前,前任總會長吳素星已呼籲政府部門盡快尋求解決方案,業者會盡量配合,但問題依然存在。
他說,本來廢胎處理廠成為業者消除廢胎唯一的合法管道,但疫情間因某些原因導致許多工廠被迫關閉,造成今日的困境。
另外,鄭道昨晚出席甲輪胎商公會新屆理事會就職典禮致詞說,最近總會接獲彭亨、馬六甲、森美蘭、雪隆等州屬,反映廢胎回收及處理的問題。
“這是老問題且直接牽連另一行業,即從廢胎提煉基本工業油及其他附帶產品的工業。廢胎本是這種特有原油提煉唯一原料,但此提煉方式備受爭議,因可能會給環境帶來問題。”
他說,因此地方政府的控制與約束也相對嚴厲,加上其他因素如季節性或區域問題,廢胎需求不能一致,形成某些州屬目前過剩,甚至無需求現象。
出席記者會者包括財務顧問吳金祥、署理會長蔡遠芳、副會長翁敦才、財政邱崠益、理事陳素青及拿督顏貞強。

業者負擔欠公平
馬來西亞輪胎商總會秘書長吳建榮說,輪胎業者隻是銷售輪胎的代理商,卻由業者負擔處理廢胎,有欠公平。這些是消費者使用,是否消費者也要負責?
他說,廢胎問題超過10多年,疫情後更嚴重,希望政府認真看待,尋求解決方案,業者也願配合。
他說,全馬各地面對的廢胎問題都不一樣,一些是工廠很慢到來回收廢胎,一些之前不收費,現在變成1條廢胎收費1或2令吉;這些負擔不應由業者負責,政府應該處理,畢竟這也關係國家環保課題。
他說,政府應停止進口廢胎。可能進口廢胎獲利較高,變成本地輪胎回收拖慢,導致業者面對難以安置及解決廢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