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6日訊)2月1日起垃圾車不再於州內工業區提供日常垃圾清理服務,瑪琳再也居民協會認為在沒有完善解決方案下,倉促進行有關措施,恐引發更多環境衛生及水災問題,籲請州政府收回成命。
該會指出,有關措施落實前,並沒有召集業者交流商討,自2月1日開始落實後,工業區垃圾桶已開始堆積垃圾,擔心日後會衍生環境問題,而堆積垃圾桶外的垃圾若掉落溝渠,恐致溝渠阻塞,嚴重的話會影響排水係統,繼而引發突發水災。

該會主席蘇德招今日召開記者會時指出,隨著有關措施開始落實後,在短短5天內,已看到一些工業區垃圾桶,出現垃圾爆滿及堆積的情況。
■
垃圾爆滿堆積

他說,工業區的工業垃圾向來都不由南方環保的垃圾車收集,不否認有一些業者沒守相關規則,照舊把工業垃圾丟進垃圾桶,但大部分業者還是會把垃圾分類。
“政府當局理應通過教導方式,教育業者分類垃圾,而不是直接落實不收日常垃圾的措施。”
蘇德招說,當局叫業者另請承包商收垃圾,如果一些有請,一些沒請,而有請承包商的垃圾桶卻遭其他業者丟垃圾,相信到時會引起紛爭。

“瑪琳再也有一些地區,是工廠與商店共用一條道路,工廠那邊沒收垃圾,商店這一邊則有,不排除會有工廠的垃圾丟進商店的垃圾桶,到時也會引起商家的不滿。”
他說,就以其五金店為例,工業垃圾都已分類且出售,丟棄在垃圾桶的,都是食物包裝等日常垃圾,業者都有繳產業稅,沒獲得相關服務並不恰當。
出席記者會者包括該會副主席楊柏祥、秘書林興南、副秘書陳誌源、理事林文福及林文欽。

■業者仍持觀望態度
蘇德招指出,基於有關措施仍有不完善處,該區業者目前都仍然持著觀望態度,還未自費聘請承包商收集垃圾。
他認為,在未有完善解決方案前,包括厘清聘請承包商清理垃圾上不清晰及灰色地帶,當局不應倉促進行,因此籲請州政府收回有關措施。
“如果真的要落實,至少要給予業者緩衝期,或者選出一個適合地點,置放大型垃圾桶,讓工業區業者丟日常垃圾。”
蘇德招說,他會向市議員反映有關問題,要求漢都亞再也市議會關注,同時也希望人民代議士即刻處理此問題,以免衍生更多負面問題。
他透露,瑪琳再也有上千間小型工廠,分布在柏卡區、蘇麗亞區、阿峇迪及小型工業區。

■楊柏祥:對油站業者不公平
瑪琳再也居協副主席兼當地古德士油站業者楊柏祥指出,油站並沒有工業垃圾,卻同樣被列為不再由垃圾車收取日常垃圾的範圍內,讓他摸不著頭腦。
他說,添油站並不屬於工業領域,是零售業,其營業執照更注明是雜貨商店,所產生的垃圾,也是一般日常垃圾及顧客使用過塑料袋、紙巾等,他不明白為什麼會被列為不收取日常垃圾的領域,對業者不公平。
“在甲曆史城市政廳管轄時,油站的執照費是900餘令吉,但自今年初開始重新劃分轄區,瑪琳再也歸由漢都亞再也市議會管轄後,執照費調張超過一倍至近2000令吉。”
楊柏祥說,執照費調漲了那麼高,基本服務卻沒有提供,讓人如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