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0日訊)行動黨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認為,中醫必須采取主動方式,展開跨種族交流,讓友族進一步了解中醫,才有助解除友族與中醫之間的隔閡。
他說,許多人對中醫的認知度低,也不曉得中醫其實比西醫更曆史悠久,中醫擁有至少四、五千年曆史,西醫則是於近百年才大事發展。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且受到全世界和聯合國認可,對全球公共衛生及醫療貢獻良多。但中醫在大馬,獲得不公平及不合理對待。”
他說,尤其疫情於2020年初爆發後,衛生部並沒有善待或和中醫良好溝通,甚至出現排斥現象,包括中醫在行動管製期間要施診救人,皆面對刻意刁難情況。

劉誌俍也是馬六甲中醫師公會會務顧問。他昨晚在該會2023年度會員大會及新春聯誼晚宴33周年紀念上致詞時,這麼指出。
他說,團結政府時時強調及推動跨種族交流,因此中醫也必須采取主動的方法跨越種族交流,才能消除友族與中醫之間的隔閡。

他說,甲市區有不少非政府組織,如修德善堂、明星慈善社、德教會紫昌閣及紫呷閣皆提供義診服務,不少包括巫裔和印裔在內的外州人士,都到古城接受中醫治療。
“中醫能在這方面著手,展開宣導工作,讓友族知道中醫和西醫並駕齊驅,皆能達到醫療的功效。”
大會移交委任狀給馬六甲客家公會主席古儒藍日川,委任他為馬六甲中醫師公會名譽會長。
出席者有中國北京中華禪書院院長徐嬿婷、馬六甲中醫師公會名譽會長拿督劉柏祥及總務呂俊豪等。
楊偉雄:積極承擔時代責任
馬六甲中醫師公會會長楊偉雄指出,該會過去3年,積極承擔時代賦予的曆史責任,積極參與冠病疫情防控,為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應有貢獻。
他說,該會遵循“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傳承文化”宗旨,秉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人以信立,會以信存,誠實守信乃取勝之道”的經營理念。
“本會自2022年2月設立施診所為民眾提供施診服務,由3位醫師提供3小時的施診時間,每次平均 20人就診,得到民眾廣泛好評及認同。有賴於由年齡70餘歲的塗蓮英為主,呂俊豪、廖堅佑、莊宥岷和林國團組成的義診醫師團隊的付出與支持,理事群策群力,致力推動施診所和會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