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1日訊)馬六甲世遺區雞場街曾有商販建議,仿效吉隆坡茨廠街裝置遮陽涼棚,方便遊客逛街遊覽時,不受熱天或雨天影響,唯考量破壞世遺原貌和受到世遺組織規定約束,有關建議並不適合落實。
根據紀錄,雞場街今年農曆新年大年初一單日,便迎來8萬人次國內外遊客到訪,年初一至年十五的遊客遊覽人次更達到百萬人,成為國內人氣最火紅旅遊景點區之一。

由於當地包括夜市是露天開放式景點區,早前曾有商販提出建設涼棚建議,方便龐大遊客量遊覽時,不受日曬雨淋影響。
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主席拿督威拉顏天祿說,確實有商販曾提出該項建議,可是考量多個因素如世遺組織規定、會破壞世遺原貌和沒必要等之後,認為雞場街並不適合建設大型涼棚。
他說,這些年來當地商販都懂得如何應對酷熱天氣和雨天,遊客也習慣在露天世遺區遊覽,因此非世遺區茨廠街裝設遮陽涼棚的做法,在雞場街可說行不通。
“建設大型涼棚的建議因這數個因素,之後不再有人或商販提出。”

此外,顏天祿說,自2021年10月取消禁止跨州令,及2022年4月1日國家開放邊界後,雞場街在後疫情旅遊恢複能力,比預期來得快,而且今年中國五一勞動節黃金周,預計能迎來人數更多、組織性更大的中國旅遊團。
“如今雞場街有98%商店已恢複營業,疫情時期艱苦營業的商店隻有5%,落差很明顯,如今雞場街仍是遊客首要到來的旅遊景點區之一。”
<h2><strong>雞場街吸引年輕人</strong></h2>
顏天祿說,雞場街已逐漸進入年輕化發展趨向,不僅有看準商機到來開店營業的年輕創業家,更有不同族群年輕遊客群,被雞場街活力與魅力吸引。

他估計遊覽雞場街國內外遊客中,年齡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了約70%,這種現象尤其在疫情後慢慢彰顯出來,甚至讓年輕創業家亦被這股力量吸引,紛紛到雞場街開店。
他透露,商品多樣化、年輕化和有創意,能成為號召年輕遊客到來的原因之一,也因為這些綜合性質的因素,讓雞場街繼續在旅遊領域這一塊,扮演好角色和站穩腳步。
<h2><strong>銜接文化企業經濟
雞場街發展更具優勢</strong></h2>
顏天祿說,雞場街把文化、企業與經濟銜接起來,發展出全新“文化踏台,企業唱戲”規範,主張文化保存和推廣,是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的工具,讓雞場街取得更大程度發展優勢地位。
他說,不僅如此,雞場街夜市也與全球多個國家、城市地區的夜市,結合成為姐妹夜市,如台中市的逢甲夜市等,讓全球更多人和遊客到來馬六甲雞場街,讓雞場街和夜市成為遊客必到景點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