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恒长老:净化社会乃至成佛 佛教教育引导完善人格 | 中国报 Malacca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日恒长老:净化社会乃至成佛 佛教教育引导完善人格

    (马六甲28日讯)马佛总会总会长日恒长老说,佛教教育着重于教导人们如何完善人格,服务社会,净化社会,乃至如何成佛作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说,佛经常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反映了佛教教育的这一重要特点。因此佛教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性、普世性教育和终身教育。

    邱培栋(左起)、日恒长老及智达法师,联合为马佛总甲州分会会所佛殿启用暨佛像安座开光庆典主持剪彩仪式。

    他指出,在佛教环境中,想要专心投入推动佛教事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身为一位佛教教育推行者,在实行善行中,必须要有实力与实学,才有条件圆成悲心宏愿的基础,才能真才实力的承担佛教事业,实至名归于菩萨行的一代宗师。

    日恒长老说,在佛道上,菩萨福慧双修,累积福德资粮。 为人处事应怀知恩报恩的心情,要以“风来疏竹, 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无住生心,行持愿心,弘法利生,效法菩萨不忘初心、精进不懈的求法精神。

    因此,他呼吁全体同仁发扬团结互助的和谐精神,同心协力为佛教善行的未来奋斗,共创更蓬勃、更辉煌的关怀社会的心灵事业。

    嘉宾、长老、法师合照。

    日恒长老出席马佛总甲州分会会所佛殿启用暨佛像安座开光庆典致词时,如是说。

    他说,2018年是马佛总甲州分会大厦开幕志庆,并在1月7日举行揭幕及启锁仪式。今天,又要迈入另一个发展里程碑,也相信该会今后在发展会务上,会不遗余力,对发展佛教事业作出更积极努力,更辉煌之贡献。

    他说,“创业难,守业更难。”马佛总的各分支会的建立,是千辛万苦的,切记!佛门的度众生事业,必须是菩提道上不退 转的奉尘刹身。

    长老、法师与嘉宾们参与诵经仪式。

    智达法师:佛教要好要兴隆

    马佛总甲州分会主席智达法师指出,启用后的分会,众理事希望能利用分会开办“文化、教育、共修、慈善”的工作,以期不负大众对甲州分会的护持及信心。

    他说,甲州会会成立于1961年,历经几任长老领导。长老们任期期间,对于甲州分会的推动,亦是有目共睹。

    他从2015年开始接手甲州分会的主席一职,这当中也尽力尽心推动会务及凝聚各寺庙庵堂的力量,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佛教要好、佛教要兴隆”。

    “我们也经历过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但是总算‘雨过天晴’了!”

    出席活动嘉宾包括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他拨款5万令吉给马佛总甲州分会,甲州行政议员魏喜森及谢守钦,各拨款2000令吉,副行政议员刘志俍则拨款5000令吉。

    邱培栋:
    宗教团体扮演要角
    共建多元价值国家

    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说,要达致昌明大马的理念,各宗教团体扮演重要角色,共建包容性的社会与多元价值的国家。

    他说,我国面对其中一个大挑战就是多元化对单元化。国家单元化的挑战必须要去解决,解决的方式是要确保国家多元价值受保障,彼此要有包容心。

    他指出,因此,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推出昌明大马理念,包含了6大原则,即永续、繁荣、创造力、尊重、信心和善行。尤其要达到善行需要各宗教团体包括佛教扮演角色,一起来协助首相及现有政府去落实昌明大马的理念。

    他说,所有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相信只要大家有正确的信仰,依照宗教教义,社会上就有更多善良的人,进一步促进国家和谐与全民团结。

    邱培栋也希望其5万令吉的拨款,能够在社区推动更多的佛教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刘志俍:缔造和谐社会 佛教 化解纷争 净化人心

    (马六甲23日讯)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副行政议员认为,佛教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正信宗教,能在化解纷争、净化人心,缔造和谐社会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形容,释迦牟尼佛是大彻大悟的伟大觉者,他一生探究自心及宇宙实相的过程,为人们揭示离苦得乐之道,让人们能循着其法教,活出一个全然觉醒与解脱的人生。

    “佛陀毕生传道,宣说出世间法,也开示世间佛法,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中他所宣示的缘起法,是与其他宗教不共之处。”

    ■孙殿赐(左2起)赠送水果礼篮给刘志俍,感谢他出席千人素宴。左为郑诗杰,右为吴南德。
    ■孙殿赐(左2起)赠送水果礼篮给刘志俍,感谢他出席千人素宴。左为郑诗杰,右为吴南德。

    刘志俍昨晚代表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出席由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举办的“和谐共处,福祉社会”千人素宴时,如是说。

    他说,所谓一切有为法乃众缘生,并非单独存在;亦空无自性,并非实有。然,人们因一念无明,起妄想分别,执虚为实,执妄为真,造业不断,结果为彼此带来诸多烦恼。

    他指出,五浊恶世的众生,正如所言,知见颠倒,斗争坚固,不了解一切事物乃相互成就,因缘和合所生,所以变得自大、傲慢,不懂得感恩,与人相处,不会彼此尊重,容易发生冲突。

    “综观当今世界,不论国与国,人与人,或是族群与族群之间,出现严重对峙,互不信任,不就说明了上述情况,皆与人心不古,缺乏正知正见有关?”

    他指出,佛法是人间一股清流,虽然难闻今已闻,所以大家有缘遇到,真要好好把握,学习佛陀的行谊,实践佛陀的教义。

    他也宣布保留2025年1万令吉拨款,给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

    在场者有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孙殿赐、总务郑诗杰及财政吴南德等。

    ■孙殿赐(左2起)赠送水果礼篮给林万锋。左及右分别为郑诗杰及吴南德。
    ■孙殿赐(左2起)赠送水果礼篮给林万锋。左及右分别为郑诗杰及吴南德。

    智达法师:主张动物与环境和谐

    马佛总甲州分会主席智达法师认为,佛教主张的和谐不止是人与人之间,包括动物及环境,这点可从佛教护生的精神展现出来。

    “护生是保护生命,不伤害生命,这是佛教慈悲的表现。”

    法师呼吁所有佛教团体、寺院庵堂及每一位佛弟子,共同努力在教育及福利社会上耕耘,利益各自区域及身边的人。

    “大家共发菩提心,心心相系,行持利他菩萨行,为社会和谐和福利努力,共同创造人间净土。”

    会上,释智达法师也率领众法师,进行卫塞节祈福仪式,使会场庄严祥和。

    ■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主办“和谐共处,福祉社会”千人素宴,场面十分壮观。
    ■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主办“和谐共处,福祉社会”千人素宴,场面十分壮观。

    孙殿赐:强调仁爱精神

    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孙殿赐认为,今年佛历2568年卫塞节主题为“和谐相处、福祉社会”,与中华文化精髓息息相关。

    他形容,中国文化以孝悌为根本,强调仁爱精神与敬畏观念;中国哲学可视为关于“家”的哲学,以家为本位,由家而国,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他说,虽然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有不同的诠释,但其包含的仁爱精神、和平精神、平等精神却是不变的,历久而弥新。

    他也说,千人素宴和筹募10年一度花车大游行经费,虽然目标离尚远,但是他相信,有大家的继续努力和支持,筹款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2025年花车大游行结束。

    ■马佛总甲州分会主席智达法师(右)率领会场,进行卫塞节祈福环节。
    ■马佛总甲州分会主席智达法师(右)率领会场,进行卫塞节祈福环节。

    林万锋:推动更多跨宗教交流

    吉里望州议员拿督林万锋呼吁组织社团,推动更多跨宗教及种族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各宗教种族背景人士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他认为,唯有更多跨宗教及种族对话与交流环节,将能使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社会,未来变得更好,达致今年卫塞节主题“和谐共处,福祉社会”之目标。

    “古城有历史悠久的青云亭、天主教堂、基督堂、清真寺和兴都庙,这些古老膜拜场所的存在,让人们看到马六甲,在过去600年不仅是商业繁荣之地,也是各种族宗教能和睦共存的和谐城市。”

    他认为,马六甲各族和睦共处的历史史记不但成为现今人士的佳话,也希望州内种族宗教的和谐,能成为全民楷模与学习榜样。

    他宣布3000令吉拨款,给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

    ■马六甲人生佛学中心周日佛学班学员,呈献《爱心小菩萨》手语表演。
    ■马六甲人生佛学中心周日佛学班学员,呈献《爱心小菩萨》手语表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气浏览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