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3日訊)一般人對“競技疊杯”的印象隻是迅速地將杯子收好再疊上,實際上,“競技疊杯”雖然確實比的是“快又準”,卻不隻是單純手部運動,而是訓練左右腦協調、專注力及溝通能力,它還是項全身運動!
馬六甲競技疊杯運動協會主席吳宇峰指出,疊杯是項室內運動,不需要太多的工具或太大的地方,隻需要一套杯子(12個)及一張桌子就可玩。它可以一個人練習,也可以4人組成一組的團體練習。


他說,疊杯需要100%專注力,為此在訓練時,學員也在訓練專注力及眼手協調,同時也訓練學員表達能力,因為在團體賽中,學員必須與團友溝通,且需要跑動,這也是為何說玩疊杯也是項全身運動。
競技疊杯運動(Sport Stacking)源於1980年代於美國南加州地區的YMCA組織,有人以紙杯堆疊著玩,當時被稱為Cup Stacking,之後才開始有塑膠杯,世界競技疊杯聯會也在稍後成立。
馬來西亞競技疊杯協會(WSSA)是於2009年成立,而馬六甲協會是由吳宇峰於2019年創辦。
吳宇峰本身在大學就讀機械工程係時,因住在森州的表妹林芯瑜代表大馬參與青年奧運會疊杯賽,為此開始認識疊杯,並在表妹的指導下學習。
剛開始學習疊杯時,他察覺本身的左右腦協調有待加強,在學習近一年後,他找了一班人成立了疊杯協會,並一起推廣疊杯運動。
他指出,目前該團隊有5名教練,主要在中小學提供培訓,他希望接下來能推廣至學院或大學,延長疊杯生涯。


■甲州7位國家隊代表
2人是特殊學員
馬六甲迄今已有7位競技疊杯的國家隊代表,其中兩人還是特殊學員,間中一人是世界記錄的保持者。
吳宇峰說,一般上在五六歲就可以開始學習疊杯,而他們收到最小學員年僅3歲半,另外也有不少特殊兒學習疊杯,剛開始時雖有難度,但在學習一段時間後,一些特殊學員已能和普通學員組團參與接力團隊賽。
“特殊兒剛開始學習時會比較慢上手,但經過指引,也可達到和普通兒一般的水平。”
他還說,2名國家隊代表的特殊學員,一名患有識讀障礙,另一名為唐氏兒,皆為巫裔。其中患有識讀障礙的學員現年12歲,在10歲時就締造了世界紀錄。

■甲州參賽人數已達3000人
競技疊杯近年在馬六甲發展迅速,雖然馬六甲競技疊杯運動協會於2019年成立後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及行動管製令,但也舉辦過5場線上比賽及1場實體賽,其中一場為全國賽,總參與人次達到3000人。
吳宇峰指出,於2021年的線上全國賽,馬六甲參與人數達583人,去年各縣級比賽,參與者達8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