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培棟:裁縫班邁入第3周 30學員 沒人半途而廢
(馬六甲21日訊)於裁縫家庭成長的甲市區國會議員邱培棟,因意識到逐漸走向沒落的裁縫行業,依然存在很大潛能,能讓市民憑裁縫一技之長謀生,因此首開先河開辦裁縫班,如今30名各族學員已邁入第三周課程,所有人皆認真學習,無人半途而廢。
邱培棟說,他使用國會議員約10萬令吉撥款開辦裁縫班,讓B40低收入群體市民,在導師雪莉指導下,展開為期6個月的裁縫培訓班。

他說,該計劃獲得138人報名,經過篩選後有37人獲得參與裁縫班資格,惟部分人士因無法配合時間而棄權,目前有7名印裔、2名巫裔及21名華裔,參與每周二及周四,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或晚上7時至9時的裁縫班,學員年齡介於23歲至48歲,清一色為女性。
他今日向媒體指出,計劃旨在讓對裁縫有興趣者有個學習一技之長的平台,往後能自行縫製衣服,當作其中一項收入來源。
“裁縫能成為一項專業,尤其人們著重科技發展當兒,裁縫和烹飪,皆有發展空間。”

他說,該辦事處聘請一名專業且擁有逾20年經驗的導師雪莉授課,雪莉之前曾與政府單位合作,開辦類似裁縫課程。
“到來學習的學員多數沒有學過裁縫,一切從零開始,由於對裁縫有興趣,因此專心學習,學習進度理想,很快就能上手。”
他說,學員們是於本月5日開始上課,完成理論課程後如今開始學習縫製,實踐知識。
他說,現今時代,許多人追求時髦與美觀,令裁縫業更有前景。
“裁縫業面對員工嚴重短缺問題,證明該行業有很大發展空間。人們以往因體型找裁縫縫製衣服,現今則因追求盡善盡美而量身定做衣裳。”


■曾愛瑩(27歲)
■堅持手作必受青睞
19歲開始對裁縫抱著興趣,基於經濟問題,遲遲無法完成心願。
據了解,2年裁縫課程,需要2萬至2萬5000令吉學費。
手工作品越來越難找,尤其如今眾多事物在科技發達時代已邁向電子化,手作的物品慢慢退化。
裁縫也是手工品之一,希望人們不要放棄手工製作。就如從事烘焙蛋糕的胞姐,同樣堅持手工製作,受到顧客青睞。
希望完成課程後,先從身邊的熟人開始實踐作品,慢慢再往更高階段發展。

■Evest(40歲)
■冀當事業開店經營
對裁縫這門手藝深感興趣,曾修改過長的褲腳,但從來沒接受專業導師指導。
導師接下來將教導旗袍及馬來傳統服裝,很期待也很喜歡,學成後能修改及裁縫想要的衣服。
有本事的話,希望結業後能將裁縫當作事業,並開店經營。
本身很愛發問,但遇上很友善的導師,有問必答。

■吳婉儀(35歲)
■增見聞更有效溝通
從事銷售馬來傳統服裝,希望通過學習裁縫,增廣見聞,未來對馬來傳統服裝的尺寸有更深一層了解,也能更有效和顧客溝通。
售賣馬來傳統服裝的過程中,無法拿捏一套服裝所需的布料,因此無法為顧客提供更專業看法。
未來可能不會自行裁縫再銷售,反而會跟裁縫師配合,本身則為顧客進行修剪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