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2日訊)行動黨甲市區國會議員邱培棟指出,人們有必要多了解本身信仰的宗教,才能在多元種族、宗教及文化的馬來西亞,促進各族間包容,使國家社會更和諧。
他說,佛教教導信徒向善與淨化心靈,信徒多認識所信仰宗教的教義,以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

“尤其大馬是多元種族、文化及宗教國家,各族間的包容心很重要。透過多認識和了解本身的宗教,讓我們在外與友族同胞交流時,也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宗教,這不但能促進包容性,社會和諧對國家未來發展也扮演重要角色。”
邱培棟昨晚在本性禪師“佛教的三觀智慧:因緣觀、法界觀及生死觀”禪學講座上致開幕詞時,這麼指出。
他說,本身擔任議員有15年之久,如今身為國會議員,在製定法令、作出決策時,心靈必須抱著正確觀念,才能作出正確決定。
“吸取佛教教義,方能貫徹在生活中,良好運用。”

邱培棟說,大馬和中國佛教自古以來保持交流,明年2024年恰逢馬中建交50周年慶,兩岸之間的交流與來往更需進一步加強,讓兩國關係源遠流長。
大會配合中國莆田南山廣化寺方丈本性禪師及莆田龜山福清寺方丈滇悟禪師蒞臨馬六甲,昨晚舉行歡迎宴招待。本性禪師在宴會結束後,移步到釋迦院大廈為禪學講座主講。
在場者有甲州行政議員謝守欽、馬六甲佛教居士林林長王書優博士、慶祝衛塞節委員會主席拿督斯裏孫殿賜、總務鄭詩傑、馬六甲青雲亭住持理行法師及釋迦院主席陳金賜等。

本性禪師:青雲亭開創350年
中國佛教生命力適應性強
中國莆田南山廣化寺方丈本性禪師說,中國佛教祖師於350年前,遠道而來馬六甲開創青雲亭,該亭經過350年的歲月依然屹立不倒,顯示中國佛教有強大生命力及強大的適應性。
他開示時指出,青雲亭在350年期間,雖然曾曆經波瀾,但依然能夠延續,照樣在馬來西亞社區生存發展。
他說,中國與大馬在曆史上也許有過風雨,但兩岸關係總體而言十分友好,中馬兩國之佛教無論古時或現今皆進行友好交流。
另外,本性禪師在禪學講座上,祝願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能減至最低,同時向如今無辜受到戰亂災害的受害者祈福。

王書優:活在高科技時代
更迫切需要心靈需求
馬六甲佛教居士林林長王書優博士說,社會朝著人工智能科技時代前進之際,人們在高科技時代之下,正值心靈需求有迫切需要的時代。
他認為,如今高科技社會發展面對的問題,往往與人性方面的心理空虛有所關聯。
他說,大會難得有幸邀請本性禪師開示,也凝聚甲州多個佛教團體共襄盛舉。
另外,他說,青雲亭在馬六甲不僅是華社的精神寄托之處及信仰中心,也是馬來西亞佛教奠基之中心。
“回顧大馬佛教曆史,青雲亭對於大馬佛教發展功不可沒,非常偉大。”
他說,青雲亭的法脈源自中國莆田龜山,350年的法脈傳承能夠源遠流長至今,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