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日訊)虎爺誕打小人,當心詛咒他人不成,反而自己受災、受苦、受難!
驚蟄日乃虎爺誕,不少人趁著虎爺開口之日供奉虎爺,以期貴人扶持,小人遠離,惟受到海外華人及年老一輩影響,一些人也“跟風”打小人,甚至將他人的照片或名字帶到虎爺面前亂打一通,行為實在要不得。
馬六甲保安宮文書雷寶權指出,善男信女每年趁逢虎爺誕,以豬油、面、蛋及豆幹供奉虎爺,祈求虎爺保佑,小人遠離,盡管供奉虎爺者如今趨向年輕化及簡化,但依舊有一些年長者在虎爺誕辰的喜慶之日,在虎爺面前打小人,詛咒他人。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虎爺開口之日,是驅趕小人及口舌是非,同時迎貴人的最好時刻,惟部分人士因“跟風”打小人、詛咒他人,恐怕一不小心激怒神明,釀成最後自身遭殃,受苦受難。
他指出,曾有一些人攜帶討厭對象的照片、名字或生辰八字來到虎爺面前,以拖鞋或木屐鞋,亂打一通,使用木屐更是為了讓對方渾身痛。

“有人甚至將討厭對象的照片塞入虎爺口中,象徵討厭的對象被虎爺吃掉,成了虎爺供品。”
他強調,本身並不同意打小人的行為,且打小人是流傳自中國廣東的民間習俗,並沒有相關道教方面的記載。
“打小人等於詛咒他人,當心詛咒不成,自己受殃,招來因果報應。”


馬六甲保安宮拜虎爺流程
1)拜虎爺前,先跟天公、祖師公和其他神明上香請安,以表敬意。
2)準備拜虎爺祭品(包括:肥豬肉、豆幹、黃面及一個雞蛋)。
3)白色吉紙(虎爺紙)上的事非口舌、朱雀玄武、泰蛇白虎、關恨關旬、草頭大王、發冷發熱、飛天七娘、吉凶二星的凶星、男女傷神、過天六郎、口牙良願、冤家咒詛、隔飲隔食、五道傷神、揚州美女船、攔街截搶、年災月殺、無人承祝。這些圖案裏不好的神或人物及動物,須以香火灼燒其面部五官,除了吉祥之神,如本方土地、當年太歲及吉凶二星裏的吉星。
4)把貴人祿馬貼在貴人板上,請貴人來扶持。
5)把小人、朱雀、蛇和其它等等用鐵鏈捆綁一起。
6)把黃色百解符、金紙、白色吉紙和小人等卷起來。
7)上香祭拜虎爺, 請虎爺幫忙趕走是非小人,請貴人扶助。
8)把卷好的百解等從頭掃下(前三後四),口或心念“好的來,壞的去”。
9)象徵性把肥豬肉、豆幹、黃面及蛋將之持著往虎爺的嘴巴裏抹,過後把百解等到焚化爐化掉就圓滿。

犯太歲 宜拜虎爺
甲辰龍年驚蟄日落在3月5日(周二),任何人士都宜拜虎爺,尤其犯太歲生肖人士。
雷寶權指出,虎爺將在周二上午10時22分開口,遂於上午11時06分關閉,一些人認為虎爺開口時段,是最靈驗,最能將小人驅趕著千裏之外的時段。
他說,甲辰年犯太歲的生肖,包括龍、狗、牛及兔,因犯太歲會遇小人,因此非常適合拜虎爺,化解凶煞。
“年老一輩則認為一些生肖,如豬、雞、牛及羊等,基於生物鏈邏輯,不宜在虎爺開口時段拜虎爺,以免被虎爺‘吃’了。”
他也說,其實人們不一定需於驚蟄日虎爺誕供奉虎爺,也能擇定其他日子拜虎爺,讓接下來一年裏順順利利。

保安宮風雨不改
驚蟄日開放拜虎爺
馬六甲保安宮百年來,每年風雨不改,趁逢驚蟄日開放讓民眾拜虎爺。
雷寶權指出,根據曆史記載與推斷,該宮設立於1795年左右,廟裏虎爺原是石雕虎爺,並有3尊虎爺“一家大小”坐鎮該宮,與青雲亭保留至今的3座石雕虎爺像相同。
“從小跟著父親雷正明到保安宮,因此有機會感受到當代拜虎爺熱鬧場景。還記得大厝內興化漁夫未搬遷前,本宮每年吸引五、六百善信到廟拜虎爺。”
他說,擁有上百年曆史的石雕虎爺,因常年被善信以豬油塗抹,以致虎爺面部平坦。廟方遂在1998年,將3座石雕虎爺化了,並迎來一座樟木虎爺像,用至今時今日。
他指出,2000年代時有一名老婆婆,每年為一家大小20多人拜虎爺,即便行動不便,但依舊在虎爺面前下跪,為家人祈福。

指導善信拜虎爺程序
配合時代變遷,馬六甲保安宮推出條幅及橫幅,指導善信拜虎爺的程序及正確方式,以防善信拜錯了或拜得不到位!
雷寶權指出,該宮一向來有工作人員引導善信如何拜虎爺,惟考慮到工作人員有時外出不在廟,以致善信不知該如何祭拜,因此該宮去年首次推出“拜虎爺流程”,讓善信在無人指導下,也能一目了然,跟著程序拜拜。
他說,從古至今,人們拜虎爺的程序日趨簡化,如今也越來越多年輕人拜虎爺。

“人們以往需在百解圖上寫下名字、住址及生辰八字,讓神明更‘精準’扶持,惟如今擔心泄漏等因素,人們不再寫下個資。”
他說,依舊有一些人士堅持打小人,以打個安心,廟方隻會勸說與教育,並不會製止,惟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