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2日訊)配合每個周末無車區日,馬六甲曆史城市政廳與聖約翰救傷機構在無車區推出緊急反應隊(ERT),為面對緊急事故的民眾與遊客提供援助。
這也是市政廳與該機構首次在甲州合作的項目,在旅遊景點區為民眾尤其是國內外遊客提供救援保障。

馬華馬六甲曆史城市議員駱慧茹向《中國報》指出,該緊急反應隊上周正式投入服務,目前使用屬於市政廳產業、在紅屋區門牌15A-B的老店作為中心,並有醫護人員在周五、六和日駐守。
她說,聖約翰救傷機構在該中心的醫護人員,都接受過醫護、救援訓練,能為面對緊急情況的遊客提供最快速協助,同時備有一輛救護車,如有需要便可把傷者送院救治。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讓民眾和遊客的安全得到保障,畢竟作為旅遊州和國內著名的紅屋和周邊景點區,除了警方與其他執法單位外,也要有醫護隊提供服務。”
她透露,根據她了解,緊急反應隊由該機構的男女醫護人員組成,同時通過輪值方式在周五至日值勤,包括騎腳車到無車區巡視,一旦有遊客不幸發生意外,他們便可即刻提供援助。

“這是首個由市政廳與聖約翰救傷機構合作的項目,希望未來能擴大至其他地區。”
駱慧茹說,市長拿督沙丹早前亦到該中心視察,了解操作情況。

下午4時至晚上約11時 4人巡景區4人守中心
馬六甲聖約翰救傷機構中央區指揮官林德水說,該機構在每周五至日的無車區日,每次調動4至8名成員在中心提供服務,如果當日共有8人值勤,其中4人負責騎腳車在景點區巡視,4人在中心駐守,服務時間下午4時開始至晚上約11時。
他說,4輛備有急救包和工具的腳車由聖約翰救傷構提供,另有一輛救護車停泊在中心對面的小巷,隨時可把發生事故的民眾送院,而中心也有病床和基本醫療設備,能為遭遇輕微損傷的民眾救治。

他透露,該機構將與當局接洽,討論計劃未來在景點區設置至少兩個醫療帳篷,可更快速為民眾服務。參與緊急反應隊的成員都獲分配聖約翰救傷機構外套,遊客容易辨認,可隨時尋求他們的協助。
新聞背景:

怡力無車區2023年8月19日啟動後,9月9日晚便發生首宗電動踏板車碰撞遊客的事故,引起人們關注電動踏板車和三輪車在無車區川行,與行人搶道引發的安全隱憂。
根據當時散布的照片,事件發生後傷者由救護車送院診治,市政廳工作人員也在現場協助。有民眾擔憂封路地點不隻讓遊客行走,亦有電動踏板車和三輪車川行,使到遊客、電動踏板車和三輪車搶道的情景出現。

無車區是由下午6時至午夜12時開跑,禁止車輛通往世遺區,落實封路的路段集中在旅遊景點區的王宮路、法庭路、教堂路、教堂巷、河邊街、部分敦卡裏耶穀路、默迪卡路和拜裏米蘇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