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30日訊)置放在社區的可循環垃圾回收鐵籠被一些人當作垃圾籠錯誤使用,失去了循環物品回收和環保意義,也為難了撿收垃圾的清潔工。
地方政府在各社區、花園住宅區設置了供居民扔棄,但還可以循環回收的物品鐵籠,這類可回收的再生資源,經過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經過整理後可再利用的物品,包括紙類、塑料、玻璃與金屬類等。


一些社區早前所設置的回收籠,已殘破不堪,原本籠子注明的物品回收貼已脫落,鐵籠門失竊和籠子損壞,更有居民誤會把這類回收籠當成一般垃圾箱扔垃圾。
根據觀察,有居民把不能再回收的物品如舊床褥、沙發或木板、舊家具等,丟在回收籠,有些社區的回收籠四周更是處處垃圾,民眾的環保意識仍有待加強。

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說,早年在社區設立的回收籠,是鼓勵大家參與環保工作和提高人們在這方面的覺醒,而且可回收的物品能夠再循環,成為再生能源,減少垃圾量外,也能把對地球的破壞降低。
他說,相信由於一些民眾還不了解可回收物品的意義,誤解非回收品為可以再循環,便把垃圾扔在回收籠, 如大型沙發、保麗籠等,造成鐵籠堆滿這類非循環垃圾。
“撿收垃圾的清潔工必須把丟在回收籠的垃圾,再分類開來,加重了他們的工作量和負責。”
他希望當局通過各管道,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如到學校舉辦講座和教育學生、舉行展覽和辦更多回收運動,共同為環保出一份力。
劉誌俍說,地方政府在特定日期會展開循環物品回收運動,民眾可以把可循環物件交給當局,並可換取現金。

辦回收運動 減垃圾量
馬六甲曆史城市議員駱慧茹說,市政廳每年都會舉辦數次可循環物品回收運動,民眾隻要把分類好的物件交到當局舉辦運動的地點,便可換取現金,這有助減少垃圾量,又可增加人們的收入,一舉兩得。
她說,市政府將於3月30日早上9時至中午12時,在市政廳廣場再度舉辦回收活動。根據資料,食用油每公斤回收價2令吉80仙,至於塑料瓶、鋁罐、金屬類、紙類與紙盒,每公斤回收15仙至3令吉20仙、玻璃瓶每個0.075仙,衣服、纖維布料、絨毛玩偶、包包和鞋子等,每公斤回收10仙,電子產品或家電每公斤回收價20仙。
她透露,不能回收的是保麗龍、玻璃碟、電飯煲的玻璃內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