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5日訊)配合無車區計劃,老街區數條道路進行改道,一些旅巴相信為方便遊客,縮短遊客步行距離,在一些路口停車,與此同時,荷蘭街也受改道影響,車流量增加,包括有許多旅巴川行,令人擔心長期的震動會破壞老建築。
無車區計劃從周五傍晚6時起,連續封路55小時,配合該計劃,吉靈街永久性逆向改道,曾昆清橋改雙向道。改道後,出口減少,來自數個方向的車輛集中湧入同一條街,其中荷蘭街的車流量大增。\


來自板底街和雞場街的交通工具,包括旅巴會取道荷蘭街往哥打拉沙馬那一帶。荷蘭街的街道窄,曾發生大型羅厘及旅巴卡在轉彎路口及撞及建築的事件,如今更多旅巴的湧入,不隻造成堵車,也令人擔心老建築不堪震動受破壞。

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接到民眾反映,其中在三叔公土產店外的路口,成了一些旅巴讓遊客下車的停站,除了安全問題,也導致交通阻塞。

他已向甲市長拿督沙丹投訴,對方表示會安排執法員監督。

他認為,要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當局有必要禁止重型車輛川行世遺核心區,以保護古跡建築。
他說,落實無車區計劃的一個原因是要保護紅屋的建築,避免大型車輛震動破壞建築,如今的情況是更多大型車輛川行吉靈街與荷蘭街,這裏的老建築物也面對被破壞的問題。

此外,他說,雖然當局規劃許多旅巴停放格,讓旅巴把遊客送到旅遊區後有個暫時停車的地點,但一些停放格的地點並不適合。
“選區裏設在舊大馬眼路及哥打拉沙馬那巴刹外的停放格不適合,前者占用車道,後者在巴刹外,構成安全問題。”

車流量增加 苦 了遊客商家
■巴刹南馬商家陳益龍
荷蘭街馬路很靠近建築,約兩尺的距離,反而紅屋距離道路有約20尺的距離,改道是把紅屋區的災難,移至附近老街區。
自從改道後,每天有很多旅巴經過荷蘭街,車流量相當高。這個改道,是苦了遊客,也害了商家。
由於旅巴停放更遠,遊客須在熱天下步行到旅遊區,對年長遊客帶來不便。在這情況下,也有一些旅巴相信為了方便遊客,違規停車在一些路口讓遊客下車,導致交通阻塞。
就連窄小的巴刹南馬街也有旅巴行駛,不久前才發生店家的招牌被撞壞。

重型車輛包括旅巴不適合在老街區川行,會導致建築物被破壞,而且也非常危險,擔心會撞到路人。
老街的路段除了狹窄,也凹凸不平,有關當局修補路洞沒有挖掘再重鋪,而是如疊樂高一樣往上重疊,路面就高低不平。
路口成巴士上下車點
■市民張民生
因路線改變,特定路口如今成為巴士上下車點,嚴重造成交通堵塞。
更糟糕的是,巴士川行曆史悠久的荷蘭街時,增加的交通流量和震動,會對周圍老建築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這些建築不僅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也見證了城市的曆史變遷。

市政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這些不可替代的曆史建築,同時也必須對旅巴路線進行重新規劃,限製重型車輛通行。曆史需要被保護,而不是在輪胎和尾氣中消失!
記得以前市政廳計劃不讓重型車輛進入世遺區,為何改道後,就讓這些重型車輛川行在狹窄老街及建築物,這會造成古跡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