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8日訊)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拿督威拉顏天祿認為,馬中兩國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因此能在推進亞洲文化遺產的修複保護、經驗交流、考古研究等行動中,持續強化雙邊務實合作。
他指出,亞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孕育出極其豐富文化遺產,而馬中兩國作為隔海相望的友好夥伴,不僅致力共同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同時也積極促進兩地人民相知相親,甚至推動文化遺產國際合作,其中兩國曾於2020年成功聯手將送王舡民俗申報,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一項例子。

顏天祿是日前接見中國廣東省普寧市人民政府王粉娟副市長及其訪問團,並進行會談時這麼指出。
另外,王粉娟指出,普寧市是以紡織和中藥為當地兩大支柱產業,其中全市每年生產各式服裝15億件,創造紡織產業總產值逾人民幣1200億元(約788億令吉),並以生產冬蟲夏草、花旗參、人參、燕窩等,成為中國傳統中藥材集散地之一。
她也說,該市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中當地廣為流傳的英歌,如今已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期待通過普寧英歌為文化紐帶,促進中馬兩地文化交流合作。
在場者包括中國廣東省普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選賢、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紀曉彬、外事辦公室二級調研員甘慶堅、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鄭旭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丹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