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5日訊)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馬漢順說,政府應考慮允許西馬半島擁有成熟條件的國民型華文中學,以英語教數學與科學,讓小學生升上中學後在無障礙銜接下,繼續接受英語教數理科。
他說,砂州政府日前宣布,2026年開始該州中學落實雙語課程。此計劃目前在砂州小學一至五年級執行。
“如果政府是根據華中學生人數、班級作為可采用英語教數理的條件,在教育發展進程下是不恰當的政策。”
他認為政府允許一國家出現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之下,亦應考慮讓大馬半島的華校實現英語教數理的意願。
他今日代表馬華總會長拿督斯裏魏家祥,出席在甲州舉行的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會員大會,這麼說。
在場的有該協會顧問林耀成、總會長廖秋強與總會各理事長張瑂戀、蕭健華、趙誌光、鄭甲、徐先權、郭子仁、江秀坤,及甲州主席楊仲祥等。

馬漢順說,最近北霹靂3所微型華小疑遭間接被指示與附近三所較大型華小合並之事,引起大家對微小的關注。
他透露,教育部副部長黃家和指教育部沒發出指示要合並微型小學,至於一些小學接獲教育局要求處理微型小學問卷,是因為該部要收集這些微小資料,隻要董事部和家長要求維持現狀,學校地位就不會受到影響,但假使家長同意而董事部卻反對,那又該如何?
“教育部在投石問路,尋找落實華小合並空間,教育部規定,人數少於150人的學校被列為微型學校。”
他說,全國共有3038所微型學校,國小占2040所、華小621所和淡小377所。全國1302所華小中,便有約50%的學生總人數少過150人。

華小未來5年 缺4300師資
馬漢順說,董總預測華小未來5年,將面對4300名師資短缺,包括當前的1300個空缺。華小每年有500至600名教師退休或離職,未來5年會有多少師範學院畢業生填補師資空缺,政府至今未有具體的數據。
他說,今年新學年開始至今各校仍面對師資短缺,教育部或副部長黃家和如今更沒提出實質解決方案。缺乏教師會影響學生學習進度和素質,一些董事部甚至自掏腰包聘請臨教或代課老師。
他也說,他擔任副教長期間,倡議成立聯合董教總、華總、中總、華文理事會、華研、公益金、砂董總、沙董會、砂華總、全國校長工會、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華校畢業生協會等微型華小工委會,並在教育部配合下,探討和擬定一個全方位解決微型華小方案,唯之後換政府了,也無法再繼續相關工作。
他說,即使微型華小課題複雜,但並不希望見到華小合並,所以有必要提出具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