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5日訊)馬六甲曆史城的景觀面貌變了樣,包括出現大風扇、增設“我愛馬六甲”打卡點、亭子攤位等等,與曆史古跡格格不入,讓外國人都看不下去了。
文化工作者曾昭智在其面子書分享他一名旅居在馬六甲法國朋友Serge Jardin的貼文,對方是一名曆史學家。他的貼文感歎紅屋廣場一帶為旅遊業進行改變,包括大風扇、添加的告示牌等等,摧毀馬六甲記憶。


曾昭智說,馬六甲是曆史城,州政府若要改變景觀面貌,應更謹慎,包括衡量世遺地位,同時集思廣益,邀請專家、學者、民意代表、當地商家、居民,一起來溝通。
他說,紅屋廣場的大鍾樓、噴水池都有故事與意義。大鍾樓由青雲亭亭主陳明水捐資建造,當時手表不普及,因此建了大鍾樓造福社區人群,為沒手表的人報時,噴水池的建設是紀念英女王維多利亞登基。
甲州政府近期在紅屋放了兩把大風扇,讓遊客乘涼,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並形容是一個敗筆,與曆史格格不入。
“當局必須要有一個正當理由,也要衡量馬六甲古跡區世遺地位,增加沒必要的設備,這樣的改變是否會有衝突?是否影響曆史文化遺產區的形象?”


曾昭智說,他身邊很多外國朋友,包括發貼文的法國朋友,熟悉也喜歡馬六甲,當看到陳金聲老橋的橋墩一半被泥土遮蓋和樹根破壞,從曆史學家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心痛的。
他說,馬六甲是曆史城,許多國外遊客來馬六甲,當局應謹慎,不是嘩眾取寵,把景觀搞得四不像,隻會淪為笑柄。
他說,馬六甲具備曆史條件,應要把真正有價值的展示及發揮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