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9日訊)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係副教授林煥盛指出,寺廟文物整飭,不僅讓一座寺廟能透過文物了解寺廟發展史,過程中,還能鑒定文物價值、掌握每一件文物的損傷狀態,最重要能更係統化、有規劃地保管珍貴的文物。
他說,文物整飭的意義,包括讓一座寺廟了解廟裏有什麼文物、文物處在的位子、文物的重要程度,再協助寺廟進行展示規劃,或選擇再利用文物。

林煥盛昨晚在青雲亭亭主廳,為“裝修與修護”文化講座,主講主題為“文物普查與整飭:該怎麼開始”課題時,這麼指出。
他指出,整飭也能協助有關單位,判斷文物是否需要修複。
“文物整飭工作,涵括檢視登錄、為文物建立‘身分登記表’,再確認文物的‘健康’狀態、清潔,再拍照建檔與上架。”
他強調,文物整飭前也務必考慮到儲藏文物所需的空間,且必須避免用手直接觸碰文物。
台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侯宗延修複師以“北港朝天宮進香旗”整飭過程為例,讓來賓進一步了解文物整飭的目的與重要性。
“整飭計劃能改善進香旗的保存方式,織品文物從卷收堆疊方式,更改成平躺。”
他說,文物編碼上架,個別裝盒並依序排列,更能夠安全地檢索和觀看文物。

另一方面,陳逸君老師及顏祁貞老師在會上,分享他們在田野調查中親身經曆的民間文物保護故事,以及文物常見的危害因子等。
在場者有馬六甲青雲亭大理副主席張錦良、大理王壽明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教育展資科於秉儀科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