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佑傑:樹立正確價值觀 通過德教 培養好品德
(馬六甲21日訊)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閣長拿督斯裏魏佑傑指出,德教會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十章八則”為核心指導,其中的道德準則,不僅是德教會內部成員行為標準,更多是通過弘揚有關價值觀來淨化社會風氣,提升道德素養。
他說,“十章八則”中的道德準則,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以及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不怨、不惡。
“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德教會核心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他說,該閣作為非營利組織,不單關注物質上幫助,更重要的是通過道德教育影響社會,幫助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良好品德。
魏佑傑昨晚在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慶祝創閣30周年紀念、李道明師尊聖誕千秋,及贈藥施醫部成立26周年三慶大典慈善晚宴上致詞時,這麼指出。

他指出,該閣特別強調德教十章中的“悌”字,指的是兄弟間恭敬與友愛,不僅是家庭中美德,也是德教會成員之間相處核心精神。
“正如弟弟要對哥哥恭敬,哥哥也要對弟弟關愛,這種互助精神在德教會內部也得到充分體現。希望通過實踐有關美德,推動更和諧的社會關係,樹立良好道德榜樣。”
他說,在多元文化、種族和宗教的國家,團結是社會發展基礎,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差異,必須以寬容、耐心和尊重來對待這些不同。
“德教會倡導和諧共處理念,傳遞一種跨越差異、包容互助的精神。社會和諧與穩定,不但依賴於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更需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德教核心價值。”
■出席嘉賓:馬來西亞德聯總會署理總會長楊仁川、馬來西亞德教振鸞聯合會副會長林金水、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永久名譽閣長陳合發、署理閣長林亞葆、三慶大典慈善晚宴籌委會主席陳傑豪、巴占德教會振明閣閣長黃富,及媽咪大寶達集團執行董事拿督朱國升等。

放眼籌58萬慈善基金
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2024年慈善基金籌款目標為58萬令吉,有關資金將用於扶老、助殘、濟困及救孤等慈善活動,另還包括捐助醫藥費用和幫助清寒學子完成學業。
魏佑傑說,該閣過去十年,每個月為超過100戶受惠家庭提供生活救濟,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盡管疫情導致企業籌款面對挑戰,但振忠閣慈善活動從未停止過。如今,全球經濟逐漸複蘇,但善舉力度不應因此減少。“
他呼籲更多企業積極參與企業社會責任計劃,通過振忠閣平台,為社會貢獻力量, 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

捐學府逾11萬 推動教育
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喜慶不忘教育,捐款總計11萬3880令吉,推動教育發展。
會上,振忠閣移交5萬令吉給培風中學,充作百年騰飛發展基金;4萬3880令吉作為10名培中清寒子弟助學金,及總計2萬令吉,給馬六甲華文國民型高等中學、聖母女中、武吉峇汝中學、聖母小學、晉巷華小及武吉波浪華小。
較早前,魏佑傑說,教育一直是德教會高度重視的領域,因此,該閣自2014年,累計提供超過50萬令吉的培風中學助學金,幫助超過100名培中清寒學子完成學業。
“我們堅信,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通過提供助學金和學習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實現他們的夢想,改變未來。”
他說,該閣今年繼續讚助線上補習計劃,確保他們不會因家庭經濟困境而失去學習機會。

會員添寶寶 獎勵1000
為鼓勵更多年輕家庭生兒育女,馬六甲德教會振忠閣提供1000令吉生育獎勵,給迎來新生寶寶的該閣會員。
魏佑傑說,馬來西亞華人生育率近年大幅降低,導致人口逐年減少,因此,該閣希望通過經濟獎勵措施,能有效提升生育率,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繁榮。
“然而,單靠獎勵政策並不足以解決問題。為應對社團面臨接班人老化的問題,我們應積極舉辦更多吸引年輕人的活動,結合他們的興趣與需求,從而有效的緩解接班人不足問題,確保華人社團的傳承與發展。”
他說,除了教育和慈善事業,該閣也非常重視年輕一代培養,因此他鼓勵年輕人參與振忠閣各項活動,借助他們的力量和新媒體的傳播,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行列。
楊仁川:城鎮 沒年輕接班人
馬來西亞德聯總會署理總會長楊仁川指出,該會在疫情後拜訪全國各地156所分會,發現無論是大城市或小地方,皆面對沒有年輕接班人的現象。
他說,小地方面對人才外流,年輕人向外發展,難以找到願意參與社團與慈善組織的年輕人。
“令人意外的是,如吉隆坡的大城市同樣找不到年輕人。這是我們必須思考與探討的問題,是否因吸引力不夠強導致。”
他說,該會除了施醫贈藥,也開設德教班,如今更推出全國賑災特工隊,培訓年輕人,在必要時能出隊賑災。
“有年輕人協助賑災,將協助賑災工作事半功倍。”
另外,馬來西亞振鸞聯合會副會長林金水致詞時說,該會訂於10月7日至9日在迪沙魯度假村,召開理事會改選,由柔佛新山振南閣主辦,他呼籲全國會員踴躍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