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5日訊)全馬獨一無二,以雷州人為主的華人新村——丁賴新村,為州內唯一一座被提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地的華人新村。
甲州有23座華人新村及重組村,馬六甲丁賴新村脫穎而出,獲當局提名申遺。

配合申遺,丁賴新村今日迎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新村工作小組、林連玉基金、林連玉基金文化資產保存委員會等成員,走入新村進行實地考察,以了解丁賴新村曆史和文化。
丁賴新村村長蔣育賢指出,該新村1949年開埠至今75年,是全馬唯一一座,以雷州人為主的華人新村,也是除了中國雷州半島,海外最多雷州人居住的地方。
他受訪時說,丁賴新村距離市區約15公裏,目前住著約150戶人家,逾430位村民,其中六、七十巴仙村民是雷州人,其次為福建人。
“丁賴新村初期以福建人為主。一名從中國雷州南來新村落腳的森林開發工頭林開榮,是名熱心村民,凡聽聞有雷州人沒得吃沒得住,他便會將同鄉接過來新村,久而久之,丁賴新村的雷州人比福建人來得更多。”

他說,林開榮是丁賴新村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惟他最終不幸死於遊擊隊槍口之下。
他說,丁賴新村早期沒有名字,之所以被命名為“丁賴”,其實跟村口兩根柱子及福建方言息息相關。
“村口以前有兩棵大樹,後來變成兩根洋灰柱子。兩根柱子是村民熟悉的‘地標’,村民要出外工作,一定會相約在兩根柱子等候。”

他形容,先輩稱兩根柱子為“Tiang Dua”,而“Tiang Dua”以福建方言詮釋中文,便是“丁賴”,因此該座新村才有了“丁賴”之名。
出席者有馬華曆史城市議員李春沅、“春雷行動”發起人林仁超、國立大學曆史、政治及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講師賽夫沙希丹及新紀元大學學院中文係畢業生湯美珍等。

為保留新村原貌奮鬥
蔣育賢坦言,將丁賴新村的原貌保留下來,是村民及村委致力奮鬥的一項任務。
他說,為保留及記載丁賴新村曆史,該新村聯合新紀元大學學院展開“春雷行動”計劃,於約兩年前開始采集該新村文史。
他指出,新紀元大學學院曆史學博士廖文輝與團隊,早在兩年前走入該新村,協助整理新村史記,並預計未來將推出中英文雙語書籍,讓丁賴新村的曆史,代代相傳。
他說,有關文史資料,也成為該新村申遺所需的重要文件。
“若丁賴新村成功申遺,必定意義非凡。最重要能保留新村的原貌,讓下一代也能體驗珍貴的曆史文化。”

擬與中國雷州村莊締友好
馬六甲丁賴新村計劃與中國雷州半島村莊締結友好關係,推動兩地旅遊發展。
蔣育賢指出,該新村希望未來能和中國雷州半島一些村莊,結為友好關係,讓當地雷州人了解,原來海外還有雷州人居住及聚集之地。
“不排除未來推動民宿發展,讓海外雷州人能到丁賴新村參觀留宿。”
他說,中國雷州半島擁有800多萬人口,若丁賴新村能與中方建立友好關係,必定能提升該新村知名度,促進新村旅遊經濟發展。

廖文輝:丁賴最適合入選申遺
新紀元大學學院曆史學博士廖文輝指出,綜合所有考量與條件,丁賴新村是最適合代表馬六甲,入選申遺的華人新村。
他也是林連玉基金董事會署理主席。他說,申遺過程涉及許多元素和條件,包括該座新村是否有研究及資料采集、曆史建築物的保留及村內團體組織關係等。
“一些新村沒有史料記載,且較為原始的古老建築物不是被拆除,便是失去原貌,更重要的是,新村內部團體組織的關係。”
他解釋,一些大型新村因設有許多團體,導致出現分歧,即便日後申遺成功,討論議題時估計會出現過多意見,導致有關新村世遺地位受威脅。
“丁賴新村與州內其他華人新村相比之下較小規模。新村在村長蔣育賢帶領下,管理方面有條不紊。因此結合種種考量,最終選擇丁賴新村作為馬六甲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