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日訊)馬六甲永春會館鼓勵會員多生育,由明年1月開始推動獎勵計劃,根據新生寶寶永春人會員的父親籍貫,發放1200令吉獎勵,借此增加永春籍貫和我國華裔人口數量。
該會館署理主席拿督威拉李獻說,該項為期1年的獎勵計劃,每個月將發放100令吉給會員,如果是雙包胎,即可得到200令吉,以此類推。

他說,永春籍貫但仍非會員者,一旦申請加入永春會館後,便可申請這項福利。迄今已有不少會員查詢,希望通過計劃增加永春會員外,也間接增加我國華裔人口。
“永春寶寶獎勵計劃下,凡是在2025年1月1日起出生的每位永春寶寶,可獲得每月100令吉獎勵金,長達12個月。”
李獻昨晚出席馬六甲永春會館224周年館慶晚宴後,受詢時這麼說。他也是晚宴籌委會主席。出席的有該會館會長拿督顏貞強、吉裏望州議員拿督威拉林萬鋒、愛極樂州議員郭子毅、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誌俍、怡力州議員林朝雁等。

李獻說,該項計畫主要就是要鼓勵年輕鄉親響應多生育,提高華裔人口在馬來西亞總人口比例。根據資料,華裔人口比例過去20年來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28.1%,滑落至今的22.4%,情況頗令人擔憂。
“除了生育獎勵,也成立永春商團來強化鄉親經貿發展合作,鼓勵更多經商鄉親加入會館,讓他們擁有更適合的平台與全球化經貿接軌。”
他說,會員子女在求學時期的小學、中學和大專院校,該會館給予優良成績獎勵金,會員子女也有優先權獲得推薦在育民小學與育民中學就讀。

“林連玉是永春人的驕傲”
林萬鋒說,今天的繁榮離不開過去的努力,華人祖先不僅在經濟上取得成就,亦在文化和教育領域樹立標竿,就如林連玉,就是永春人的驕傲,其維護和推動華教奮鬥終生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永春後裔,堅守文化根基,為多元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他說,永春先賢始終堅守初心,肩負使命,展現對家鄉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也在多元社會扮演重要橋梁角色,而永春人自古以來就以堅韌、智慧和團結著稱,並在馬六甲和我國各地落地生根,在社會建設中寫下不可磨滅的曆史篇章。
他透露,身為永春後裔,有責任在世界舞台上講好永春人的故事,弘揚永春人的精神。無論是經濟、文化、社會建設、農業、商業、現代工業、教育、慈善事業,都可成為銜接的橋梁。

顏貞強:製影片傳承館史
顏貞強說,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這一代會館領導有責任收集會館的曆史數據,再通過錄製和播放方式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永春人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就似馬六甲大鍾樓、陳金聲橋、日落洞義山、育民中小學、育賢小學、益智小學、馬六甲華文中學和寶蘭小學,都是永春先賢發起建設。
他說,該影片將在各台播放,讓年輕人接觸這些資訊後,有機會了解曆史,明白會館存在的意義,並與會館產生連結,增添對會館組織的信心和加入會館,成為新動力接班人。
他透露,館慶主題為“傳承永春世紀情,應變時代新使命”,是承接永春先賢的遠見,尤其兩個世紀前,先賢創立了永春會館,應付當時社會之需,同時在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發展中,貢獻巨大的力量。

郭子毅:會館在華社扮要角
郭子毅說,永春會館在甲州華社扮演積極角色,傳承教育、文化和會員福利,過去200餘年的發展和新領導層的堅持,都印證著該會館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他說,我國多元社會,尤其華團、廟宇所辦的活動,都是增加我國多元化色彩,更獲華社支持,顯示華社對教育、文化抱著的使命精神。但也面對許多國家沒遇上的多元社會問題和挑戰,如極端言論分化了多元民族之間的和諧團結。
他透露,就如早前中國人在我國舉該國國旗而引起漣漪。甲州作為旅遊州每年接待不少國外遊客,該事件在國際舞台上發酵後,會讓人感到我國非友好的國家,甚至讓人遺憾。
“我不曾見過我國華人揮動著中國國旗,甚至欲回歸中國懷抱,事際上我國華人都自稱為大馬人,而非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