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6日訊)中國駐馬大使館公使鄭學方形容,大馬華僑始終堅守自己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積極追根敬祖、敦睦情誼,持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和文化,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馬中兩國友好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他認為,馬中友好穩步前行,離不開兩國政府及人民的相知相交、辛勤耕耘,更離不開廣大華人華僑和華社發揮獨特、重要的橋梁作用。
“數百年來,華人先輩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遠離家鄉故土,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馬來亞這塊土地上篳路藍縷、辛勤耕耘,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努力為大馬的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努力和貢獻。”

鄭學方今日在馬六甲滎陽堂鄭氏宗祠大廈落成開幕典禮上致詞時,這麼指出。
他說,馬六甲滎陽堂鄭氏宗祠自1863年創建以來,廣泛密切聯係旅居馬六甲地區鄭氏宗親,積極追根溯源,恭敬祖先前輩;加強交流,敦睦宗親情誼;守望相助,攜手共同發展;推進華文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和文化,為促進馬中友好與各領域合作作出貢獻。
“2008年,位於青雲亭街9號的鄭氏宗祠,隨著馬六甲老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成為文化遺產建築,老宗祠面對眾多宗親的多種功能需求也有些不敷所用。為此,在宗親賢達發起推動下,開啟籌建新宗祠大廈的不凡曆程。”
鄭學方說,該宗祠曆經數年資金籌備和基礎建設後,位於鄭和將軍路的新宗祠大廈終得拔地而起、圓滿建成,成為馬六甲新地標建築之餘,也成為鄭氏宗親追根敬祖、敦睦宗誼的情感家園和活動場所。
出席嘉賓有馬六甲滎陽堂鄭氏宗祠永久名譽族長拿督鄭永傳律師、永久名譽顧問丹斯裏鄭添利、顧問拿督鄭國球、族長鄭金福、署理族長兼工委會主席鄭慶源及總務鄭成川等。

★★首9個月 中國遊客激增144%
鄭學方指出,馬中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今年首9個月,來馬的中國遊客達269萬人次,同比增長144%。
他說,尤其在中國“十一”長假期間,大馬更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的第四大熱門目的地。
“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大馬最大貿易夥伴,連續多年成為大馬主要投資來源國。大馬是中國在東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今年前三個季度,馬中貿易額為1536.4億美元(約6793億令吉),同比增長10.8%。”
他認為,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紮實推進,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同建設“昌明大馬”有機對接,為兩國共享發展繁榮和世界經濟複蘇注入新動能。

★★鄭添利:新廈 成宗祠發展起點
馬六甲滎陽堂鄭氏宗祠永久名譽顧問丹斯裏鄭添利形容,新大廈不僅是物質上的建設,更是精神上的傳承,隨著新廈落成,也成了宗祠發展新起點。
“無論在凝聚力、公正精神、還是學術氛圍,大廈內空間都體現鄭氏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展現該宗祠對文化、教育和社會責任關注與投入。”
鄭添利說,他作為捐獻者,感到無比驕傲和欣慰,因捐獻者的努力和付出,成了宗祠發展的助力,更為宗祠未來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他希望年輕一代的鄭氏子弟能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勇於開拓、不斷進取,為家族、社會及國家多做貢獻。
“隻有這樣,家族才能繁榮昌盛,社會才能和諧美好,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達!”

★★鄭金福:盼了50年 新廈終落成
馬六甲滎陽堂鄭氏宗祠族長鄭金福指出,籌建該宗祠大廈的想法已有50年之久,曆經歲月沉澱和一代代人的期盼,終於夢想成真。該大廈如今不僅是馬六甲鄭氏宗族的象征,更是宗親們共同的心血結晶。
“我要向老族長已故丹斯裏鄭振玉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正是他的遠見卓識與無私奉獻,使這一代人的夢想成為現實。”
他形容,宗祠大廈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鄭氏子孫的心靈寄托,是不變的文化之家。
“我們要將這一份忠誠和堅持,代代相傳。中國5000年的曆史留存至今,我們這一代更要珍惜這份瑰寶,把宗祠的意義深植於心,傳承下去。”
他說,鄭氏宗祠自161年前立下根基,曆經歲月的洗禮與風霜,如今大廈開幕,充分發揚承先啟後精神,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