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天祿:鄭和下南洋620周年 甲續當傳遞文化橋梁
(馬六甲9日訊)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主席拿督威拉顏天祿指出,鄭和下西洋為馬六甲帶來和平與文化交流,我們的祖輩也在這裏紮根,逐漸從“落葉歸根”觀念轉變為“落葉生根”,但始終通過各種形式將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峇峇娘惹文化正是這種傳承最佳例證。
他說,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雞場街近年來與21個街區締結友好關係,通過頻繁互動與合作,持續舉辦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

他補充,雞場街已連續舉辦34屆春節慶祝活動,從生肖吉祥物、醒獅舞龍到鬧元宵的嘉年華盛會,年複一年地傳遞著中華文化的魅力,也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範。
“同時,2025年將迎來鄭和下南洋620周年紀念,結合鄭和曆史背景和‘一帶一路’時代新機遇,我呼籲各界共同努力,讓馬六甲繼續成為連接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重要橋梁,也為文化名城未來書寫更加輝煌篇章。”
他日前出席“馬來西亞吳昌碩180周年誕辰書畫印巡回展之馬六甲站”,主持開幕儀式時,如此指出。
巡回展由馬來西亞篆刻協會與鄭和.朵雲軒(馬六甲)藝術館聯辦,西泠印社為支持單位,在甲雞場街馬中友好植樹廣場及鄭和.朵雲軒藝術館隆重舉行。
吳昌碩作為海派書畫印大師,其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巔峰,更以其藝術風骨影響後世傳承與創新。
活動適逢馬中建交50周年,吸引來自藝術、文化、學術等領域眾多嘉賓及愛好者前來觀展,為中馬文化交流再添亮點。
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中醫總會顧問楊偉雄博士、馬來西亞篆刻協會副會長郭溫和等。

■劉創新:激勵藝術家汲取靈感
馬來西亞篆刻協會會長劉創新博士指出,本次巡回展以書、畫、篆刻三類作品展現吳昌碩的藝術風貌,希望通過此平台激勵本地藝術家和愛好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並推動書畫印藝術在本地的發展。
此外,主辦單位指出,有關巡回展彙集100餘件書法、繪畫及篆刻作品,以“臨創吳昌碩詩、書、畫、篆刻藝術”為主題,集中展示吳昌碩藝術的多樣性與深度。
書法與篆刻藝術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兩大代表項目,通過此次展覽,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馬六甲這座文化名城與中華藝術的傳承更加緊密相連。
篆刻藝術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在此次展覽中占據重要位置。展出的篆刻印屏作品,既傳承傳統金石之美,又展示篆刻藝術的現代發展潛力,為觀眾提供一次全面了解書畫印三絕關係的機會。

■黃文慶:展覽助推廣篆刻藝術
鄭和.朵雲軒藝術館館長黃文慶指出,馬六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不僅具有深厚曆史文化積澱,還以其多元文化特色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他特別提到篆刻藝術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書法和繪畫並列為中華傳統藝術的重要分支,此次展覽既是對吳昌碩180周年誕辰的紀念,也是對篆刻藝術在馬來西亞推廣與發展的助力。
“此外,馬六甲作為文化名城,近年來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許多成果。本月5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合申遺的春節和娘惹服飾,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彰顯馬六甲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質,突出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也進一步鞏固中馬文化交流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