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才:多元化维护三宝山 可申请列国家文化遗产
(马六甲22日讯)文史工作者陈亚才指出,在马六甲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架构下,可以考虑将三宝山申请为国家文化遗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说,对于三宝山未来展望,可提升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三宝山的维护也应思考,如何能从华社走向多元,让非华裔更深刻认识三宝山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需要思考文化遗产的公共性,如三宝山的社区概念,从义山延伸出去,并建议考虑将三宝山申请为国家文化遗产。至于其他建议,则是在三宝山举行的全国华人文化节点燃火炬仪式,可以考虑创造性的提升,使该项活动和仪式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参与感。”
陈亚才认为,作为未来展望,亦该提升三宝山作为户外学习的场域,包括义山墓碑研究、重要墓碑的拓碑、拓碑技术传授,及户外活动规划,发展成为品牌活动。
他今日出席在马六甲荥阳堂郑氏宗祠礼堂,举办的守护三宝山运动40周年之回顾与展望论坛,这么说。
在场的有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爱极乐州议员郭子毅、怡力州议员林朝雁、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主讲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文史工作者陈寿锦、主持人谢振伟、甲华堂主席房有平、署理主席萧汉昌等。
陈亚才说,三宝山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墓地,更具备深厚历史与文化价值,必须长久保留,毕竟华人墓碑碑文是研究地方文史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三宝山是华族就地生根证物
安焕然说,先辈们留下的资产,是团结和凝聚华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唯我国华巫种族极度矛盾在1980年代却显恶化,尤其是1984年甲州政府以商业发展为由,计划铲平三宝山,掀起轰动一时维护三宝山运动。
他说,该场民间华社抗拒官方因经济发展决策的运动,激起本地华人的历史意识,因为在华人心中,三宝山上万余墓冢,是华族就地生根的证物。
他透露,从郑和的伟大传述,再下续至500多年来华族的历史命运,让人对三宝山的遐思与哭泣,反映出在大马华人社会,郑和这历史人物已形象化成具有维护华人文化之根的象徵,更与华教斗士林连玉、吉隆坡开拓者叶亚来一样,成了马华魂的象徵人物。
维护三宝山 需纳新元素
陈寿锦说,维护三宝山需要的不仅是运动,更需纳入新的元素,就如2012年甲州办的全国文化节曾建议,让二十四节令鼓在三宝山响起,让传灯的蜡烛在三宝山点燃传承,便是最好的例子。
他指出,2006年的三宝山文化火炬行,因各种因素造成上山群众越来越少,甚至有人提出质疑,指三宝山只是荒废坟场,是不祥之地并建议火炬行移到山脚,唯之后引起华社回响,认为不尊重文化和对不起先祖,事件才平熄下来。
他透露,到了2007年推出在山顶举行的“三山九九.重阳登高”后,维护三宝山才逐唤醒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如今,三宝山依然存在,即使人们不来参与,但却可以从三宝山走出去,走入社区唤醒人们参与,共同维护三宝山的历史文化与价值。
萧汉昌:华团应再次出来
为华社提出新论述方向
萧汉昌指出,时代变迁,虽然多元文化已得到认同,但仍面对单元思维的冲击而裹足不前,华团应再次出来引导,为华社在国家政经文教领域的发展提出新论述及方向。
他说,这可促使华裔政党在政经文教大方向上发声,共同努力、互补不助,也在各自阵营友党提出公平与多源流政策,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马来西亚才有希望,尤其二党制的出现,是希望互相制衡,而群众更期待共同创造美好的马来西亚,因为国家的内耗、口水战,只会是一潭死水。
他透露,在马六甲产生沸沸扬扬的三宝山守护事件中,保存了华人在马六甲政经文教上的见证及努力,当年各社团经过紧张、不安,但积极参与守护三宝山运动下,课题最终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