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1日訊)被譽為漢字始祖的甲骨文,如今在雞場街隨處可見,以迎接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的首個農曆新年。
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主席拿督威拉顏天祿指出,今年正值馬六甲春節年景布置嘉年華會舉行35周年,雞場街工委會獲得“甲骨文故鄉”的中國河南省安陽市,送贈十二生肖甲骨文立體燈飾,並於昨日已完成裝置在雞場街工委會辦公室前。
他說,所謂“一歲一瑞獸”,生肖文化是春節文化重要元素,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獨特的風景。因此,雞場街在迎接與歡慶首個非遺版春節之際,得到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委、市政府及馬來西亞豫商聯合會的支持與協作,不僅展示由中方所寄送的十二生肖甲骨文立體燈飾,還將甲骨文元素融入值年各式應節裝潢作品。

顏天祿指出,這次的布置旨在讓更多當地民眾尤其年輕人及遊客,認識和了解甲骨文文化的深厚內涵。
“在雞場街一帶的賀歲牌樓、賀歲橫幅、‘大福燈’甚至活動T恤等,都可看到甲骨文,從而趁著這個中華傳統節日,推廣生肖文化及漢字根脈。”
甲骨文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經曆數千年的演變而成為現今的漢字,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寶。顏天祿希望,此次將甲骨文元素注入馬六甲春節年景的創舉,能促進安陽作為“中華字都”與馬來西亞在具有良好華文教育人文基礎上的合作,進一步以漢字為媒介推動雙邊文化交流和旅遊合作。
在場者包括工委會委員陳煒建及金馬廣告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李傳財。

新元素年景布置耳目一新
顏天祿認為,甲骨文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在結合馬來西亞所擁有中國地區以外最完整的華文教育體係,可為馬中雙邊在進一步傳承與發展漢字文化創造巨大交流合作空間。
他強調,甲骨文的發現是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件大事,而甲骨文作為漢字的源頭,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華文教育甚至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崇高的意義。
與此同時,他認為,雞場街曆來是馬六甲重要旅遊地標,而這次加入甲骨文元素的春節布置,更是讓遊客對該古老街區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