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启用33年 老旧档少 淡比阿都拉巴刹美化 狼来了!
(马六甲2日讯)已启用33年的甲市淡比阿都拉巴刹,即使两年前已经列在提升工程的甲州财政预算案内,可是如今仍不见任何工程进行,小贩更指这已非首次听闻巴刹欲展开计划美化,唯一直却处于空谈,没有实际的行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怡力淡比阿都拉巴刹于1992年1月14日,由当时的首席部长阿都拉欣淡比仄开幕,是双层式的巴刹与小贩中心综合楼,为地方社区民众提供购买日用品、蔬菜与海产类的地方。

由于该巴刹已启用多年,现今的建筑物外观显得老旧,设备如地砖破裂、墙体漆褪色、路面坑洞等,一些已久没营业的摊位水表,相信也被水务公司拆走,摊位亦越来越少。
怡力州议员林朝雁说,根据州议会的回答,巴刹的提升工程已经列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事隔两年后,巴刹的提升计划图也才刚完成。

“马六甲历史城市政厅将向中央政府申请拨款,进行提升工程。”
她说,该巴刹目前仅有4个摊位未出租。


“当局应该加快工作为巴刹进行美化和提升,重新吸引人潮,毕竟提升计划于2023年已列入在财政预算案,却拖延了两年,提升图测也才完成。”
林朝雁说,当局必须确保财政预算案的事项,都根据时间表进行,避免原本给予民众便利的巴刹,落得冷清下场。
“我鼓励当地社区居民、睦邻计划善用巴刹和支持商贩们的生意,重振巴刹当年的辉煌。”
疫情后 商贩逐减

杂货小贩赵淑萍说,她1993年搬到淡比阿都拉巴刹营业。巴刹在1990年至2020年期间确实有人潮,营业的有约20个摊位,包括鱼贩、菜贩和饮食摊等,直到2020年疫情开始至结束,商贩一个个结业,现在只有杂货摊、饮食摊和最近才开的榴梿摊营业。

她说,虽然巴刹的摊位租金从1990年代的每个月60令吉,调高至如今的230令吉,但她依然从事杂货生意,唯这些年来一直只听闻欲进行提升工程,但都没有动静。
她透露,市场消费方式改变和竞争,地方社区大多数是长者,不便出门,更有些消费人选择到商场购物,是造成该巴刹人潮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