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6日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黑膠唱片和播放機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但它們曾是音樂文化的象征,記錄了一代人的情感與回憶。
然而這些承載著曆史與音樂痕跡的器物,如今靜靜地陳列在收藏者的架上,成為喚起懷舊情懷的時光見證。

三寶井的玉劍古董店東主王禮文向《中國報》記者展示其珍藏著多種黑膠播放設備和唱片,勾勒出從40年代到80年代黑膠音樂的興衰曆史。

在他的收藏中,包含了40年代的燈泡收音機,這種可通過燈泡運作的設備,至今仍能操作,堪稱全球稀有;還有50年代的ROVE AMI投幣式點唱機,能夠播放小片黑膠,支持中文、英文、廣東話、淡米爾語、馬來文甚至泰語等多種語言的歌曲。

此外,50年代的Juke Box(Continent 2)以及60年代的National播放機也在其收藏之列。這些設備曾風靡一時,但在80年代逐漸沒落,今天一些人甚至誤把它們當成洗衣機。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收藏了50年代的Sanyo唱片與錄像二合一播放器,以及60至70年代的黑膠唱片,其中包含我國知名歌手李逸的作品。這些唱片語言多樣,既有中文也有英文,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音樂精髓。

王禮文感慨道,這些設備和黑膠唱片,不僅僅是物件,更是80年代以前一段獨特的記憶。

“如今許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但它們承載著音樂的痕跡,述說著曾經的美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