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馬六甲 > 甲市專線

黑膠唱片

武雅拉也街

國光唱片行

國光無線電服務

文 文 文

武雅拉也街昔日娛樂重地 國光唱片行 外國軍首選

(馬六甲7日訊)上世紀60年代,駐紮在馬六甲雙溪烏浪軍營的外國軍人每逢周末必到選購,並成為這些軍人的娛樂活動之一,而正是他們的首選之地。

創辦於1961年的,最初是林靜華(如今84歲)與丈夫何國光共同創業的“”,提供唱片銷售及收音機修理服務。

■84歲的林靜華平日仍會騎腳車從士馬木住家到武雅拉也街的國光唱片行整理與巡視。
■84歲的林靜華平日仍會騎腳車從士馬木住家到武雅拉也街的國光唱片行整理與巡視。

林靜華回憶道,由於租約到期,店鋪於70年代搬遷至,並依附在其家婆的美發院繼續經營,後來逐漸成為馬六甲最受歡迎的唱片行之一。

她說,60至70年代中期,雙溪烏浪軍營經常有外國軍人(例如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與法國等)駐紮及訓練,而該年代的是馬六甲的娛樂重鎮,影院、歌舞廳林立,因此吸引不少外國軍人到此娛樂消遣。

“當時,每個周末都有不少外國軍人到店選購,他們的生意占大多數,也因為外國軍人之間一傳十、十傳百,成了他們的‘必到之地’,甚至還有我的本地朋友也因此嫁給了外國軍人。”


■林靜華展示香港歌手葉麗儀親筆簽名的黑膠唱片,據悉葉麗儀是在我國出生,1969年在香港娛樂圈出道的歌手。
■林靜華展示香港歌手葉麗儀親筆簽名的黑膠唱片,據悉葉麗儀是在我國出生,1969年在香港娛樂圈出道的歌手。

此外,林靜華的丈夫因精通音響技術,還經常受邀到軍營為外國軍人設置音響設備,協助他們舉辦派對。

“那時候的音響係統非常昂貴,懂這項技術的人也不多,所以我丈夫成為了他們派對的‘技術支援’。”

■林靜華展示其中一幅保留至今的劉三姐黑膠唱片。
■林靜華展示其中一幅保留至今的劉三姐黑膠唱片。

承載60多年音樂記憶

“我們承載了60多年的音樂記憶。”現年已84歲的林靜華回憶起與丈夫何國光創立這家唱片店的點滴,言語中滿是懷念。

如今,該店牆壁陳列著大量60至90年代的CD唱片和保存完好的,充滿濃厚的年代感。

“我們賣了很多唱片,從周旋、白光到披頭士、貓王等等的中西方流行音樂都有。”

■林靜華展示新加坡著名諧劇雙寶王沙與野峰於1974年推出的《阿牛入城記》黑膠錄音片。
■林靜華展示新加坡著名諧劇雙寶王沙與野峰於1974年推出的《阿牛入城記》黑膠錄音片。

林靜華見證了音樂載體的演變,從60至70年代流行過的8軌磁帶,當時汽車都能播放,後來被80年代的卡帶取代。再到90年代,光盤(CD)成為主流,一直延續到現在。

她感歎,最輝煌的時候,有約五家唱片行,如今只剩下國光和藝海唱片公司。

“我們能堅持到今天,全靠一代代顧客的支持。”

 ■店內仍展示著各種70年代的八軌磁帶,充滿懷舊氣息。
■店內仍展示著各種70年代的八軌磁帶,充滿懷舊氣息。

唱片行改成音樂咖啡廳

幼子改成音樂咖啡廳

林靜華的先生何國光(當時78歲)2017年逝世,小兒子近年將改成了國光音樂咖啡廳。

林靜華指出,如今的國光音樂咖啡廳每逢周六與周日營業,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

她說,這裏不僅能享用飲料美食,還能聆聽以及各種經典唱片的音樂,成為懷舊與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

“我們還有很多,擺出來的隻占30%,許多是珍藏品。”

■店內還展示著各種年代的卡帶,記錄著音樂的變遷。
■店內還展示著各種年代的卡帶,記錄著音樂的變遷。

林靜華介紹,許多收藏家和外地遊客,如來自中國、日本和柔佛州的客人,不時特地前來購買這些有收藏價值的唱片。

林靜華至今依然喜歡聆聽中國與台灣的經典歌曲,如周旋、鄧麗君、白光等。

■店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CD,涵蓋了不同年代的經典音樂。
■店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CD,涵蓋了不同年代的經典音樂。

她平日偶爾也會到店,雖無固定營業時間,但音樂始終是她與顧客間交流的橋梁。

“顧客到店不吃東西也沒問題,聽聽歌、聊聊音樂,挺好的。”

■林靜華展示了她家婆在50年代使用的電發設備,充滿複古韻味。
■林靜華展示了她家婆在50年代使用的電發設備,充滿複古韻味。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