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8日訊)反光路錐材質不耐用,維護交通秩序的效果受質疑!
這些裝置在路面上的路錐原本旨在維護交通秩序,保障公路使用者的安全,但其耐用性卻令人堪憂。

據了解,路錐在被車輛、巴士或其他交通工具撞擊或碾壓後,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完全失去功能,形同虛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些民眾向《中國報》反映,反光路錐的材質過於脆弱,無法承受日常交通中的碰撞。

尤其是在繁忙路段,路錐頻繁損壞後未能及時更換,導致交通指示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發安全隱患。
蔡氏民眾坦言,這些路錐看起來是為了安全,但實際上很容易被撞壞,反而成了擺設。
“有些路錐被撞倒後,直接躺在路中間,反而成了障礙物,增加了行車風險。”

由於市面上目前使用的路錐材質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一些市民建議相關部門,采用高韌性材料,增強路錐的抗撞擊能力,延長使用壽命。

此外,也應定期巡查機製,及時更換損壞的路錐,確保其功能持續有效。
不願具名的讀者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這一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讓反光路錐真正成為保障交通安全的利器,而非形同虛設的擺設。
同時,他也籲請公眾共同維護交通設施,確保道路安全暢通,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安全的出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