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1日訊)馬六甲慈濟善用荒廢土地設立“綠智教育農場”,希望通過有機耕種,讓城市長大的青年有機會親身體驗農耕生活,從中倡導蔬食文化和珍惜食物的概念,並助力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該農場於2024年設立,地點位於甲市士馬木柏邁花園,平日由慈濟誌工管理,而每個月的第四個周末,慈濟青年會將招募青年誌工到該農場當“農場小幫手”,跟隨規劃進行翻土、施肥、移栽及收成等工作,體驗農耕的樂趣。

自農場成立以來,已成功收獲約10次農產品。農場種植的蔬菜和水果種類豐富多樣,涵蓋菜心、小白菜、苦瓜、長豆、木瓜、番石榴、玉米、莧菜、木鱉果及洛神花等多種作物。
慈濟青年推動者胡家健受訪時說,農場的運營方式是采用最天然的方式,完全不依賴化學肥料,自己動手製作果皮環保酵素,致力於推廣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

他舉例,農場使用酵素來驅除蚊蟲,而農場旁也種植萬壽菊,除了美觀外,還能作為驅蟲植物。另外,誌工也將稻草鋪面在蔬菜的小苗上,以避免植物過於暴曬,一段時間後,稻草將化解,充當天然肥料。
他希望設立該農場能更有效教導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學習如何種植有機蔬果,當學會種植方式後,將其知識帶回自己的家園,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他指出,當年輕人親身經曆,借此機會接觸大自然體會到農耕的不易時,也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概念,因此而更珍惜食物的來源,減少浪費食物。

胡家健:實現2關鍵目標
胡家健強調,“綠智教育農場”計劃也致力於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兩項關鍵目標,即零饑餓和氣候行動。
他認為,與平時食用的快餐、零食等加工食品相比,蔬食能更好的確保食物的安全性,同時也能滿足人類飽腹需求,避免因攝入過多不健康食品而帶來健康隱患。
“推廣蔬食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還能有效的降低地球的碳排放量。通過減少對動物的依賴,蔬食有助於減少宰殺動物的數量,而這種飲食方式不僅有助於改善市民的健康,還能為地球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他歡迎任何有興趣的年輕人參與該活動,鼓勵大家善用周末時間,成為“農場的小幫手”。
有意參與者,歡迎關注其Instagram社交媒體平台TIYA Malaysia,以獲取最新活動信息並報名參與。

◆誌工黃靖萍
拉近距離
從2024年11月開始參與“綠智教育農場”項目,也擔任角色負責跟進農場進度和策劃,將資料整理成報告提交給大馬跨政黨國會小組永續發展目標(APPGM-SDG),以確保項目按計劃執行。
剛開始接觸農場時,場地幾乎沒有詳細的規劃,也沒有菜箱或明確的步道,隻有幾堆泥土簡單的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一路走來,農場至今已建立至少20個整齊的菜箱、瓜棚、基本的灌溉係統、清晰的場地規劃和數據記錄機製。

雖然農場仍在不斷更新和完善,但很感恩有機會親身見證農場每步的成長和改變。這段期間,農場也進行約4次的“農場小幫手”誌工活動,而每一次都有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願意抽空前來付出,讓農場多了一份人氣和溫暖。
農場不僅僅是一個種菜的地方,更是一個人與大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空間。無論是小朋友、青年、成人或是長者,都可以一起動手種植、流汗、學習有機農業的知識,這也間接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誌工陳守銳
全新體驗
參與該活動最大的收獲,是學習到許多平時沒有接觸過的技能,特別是在拔草和清除雜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作為第三次參與“農場小幫手”活動的誌工,我通過參與農場的日常工作,深入了解了農場如何運作和管理,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和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