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4日訊)經過瑪琳再也村委會多月來的監督與各單位協助,瑪琳再也花園查希8路終於擺脫逢雨必災,路口變成“大水池”的問題。
漢都亞再也市議員符龍川指出,上述問題困擾當地居民多年,每次大雨下足一小時左右,溝水都會泛濫淹至路面,導至該路段三叉路口變成“水池”,影響居民出入。

“同時,一旦溝水泛濫,地勢較低的查希12和13路,住家後方化糞池的汙水也會高漲,從廁所淹上,造成居民無法使用,非常不便。”
他說,瑪琳再也村委會多月來觀察每個突發水災地點,其中一名成員更是在每逢下雨騎摩哆到各角落視察,將實況資料整合,最終發現其中“罪魁禍首”是瑪琳再也交通島下的水涵。
“瑪琳再也交通島下水涵建有一堵牆,防止河水倒灌進入該區水溝,但後來在展開各項治水工程後,該防水牆已無作用,反而阻礙瑪琳再也區排水。”

他指出,較後在3月底,格西當區州議員謝守欽與南方環保公司等單位,聯合擊破水涵的防水牆,並清理溝渠,效果立竿見影,近期的兩次大雨,查希8路不再變水池,12和13路住家也沒發生化糞池汙水滿溢問題。
無論如何,符龍川說,查希8路通往6路之間的橫巷溝渠,比如日前大雨時,前半段的溝渠排水速度似乎較慢,可見水位達涵洞的80%高度,但後半段的情況,水位隻有約20%高。

他懷疑,這可能是兩個路段地勢高低不同所致,但要維修要需要較大筆款項,因此尚需等待撥款安排。
“當然,溝渠若出現小崩塌或損壞,我們會盡快維修,避免突發水災也保障衛生情況,不會積水滋生毒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