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5日訊)我國擠入全球最高生豬價排行榜第一位置後,影響的不僅是消費購買力,豬肉商更面對生意大幅度減少的處境,有者生意估計降了70%!
據報導,生豬價格今年第3次上調,目前每100公斤來到1780令吉的價位,成為全球之最。

生豬價自冠病疫情後一而再上漲,早在2023年3月,相信是受到非洲豬瘟影響,價格上調至每100公斤1620令吉,當時豬肉亦供不應求,消費者被迫吃貴肉。
今年3月,雪州56家養豬場7萬6000頭豬因感染非洲豬瘟被銷毀,甲州豬肉商唯有尋找柔佛與雪州以外其他州生豬供應,價格也出現波動。
據知,甲州豬肉商個別從柔佛、雪州和霹靂引入豬肉供應市場需求,但由於不斷有病豬被銷毀問題,造成這些州的豬隻數量減少,分配出現了緊張,豬肉商被迫需遠到檳城找新的貨源。

馬六甲林臥豹父子豬肉商的東主林臥豹說,預計我國當前約有50%豬肉依賴進口,出現這種情況除了銷毀病豬造成豬隻短缺外,另一個因素是豬農放棄養豬、豬農沒有足夠資金擴展養豬場、建封閉式養豬場等,都令豬隻供應減少,價格水漲船高。
他說,豬肉消費群占多數是中下層,可是昂貴的豬肉價卻影響這些群體的消費能力,豬肉甚至成了奢侈食物之一,價格比牛肉還高。

他認為政府應該插手解決和控制越來越高的豬肉價,同時鑒定豬隻的健康,畢竟並非每個養豬場都有病豬事件,通過各種管道的援助,豬肉價才能穩定下來。
“豬肉起價,影響我的門市生意減少了70%,如今仍面對不斷上漲的豬肉價,令豬肉商苦惱不已。”

■重整養豬業挑戰嚴峻
林臥豹說,早年甲州每天的生豬需求是200多頭,如今卻降至100多頭,主要是豬隻減少,豬農調高生豬價,市場需求降低,以及消費人轉買冷凍豬肉等原因造成。
他說,甲州政府早前指不阻止馬六甲重整養豬業,可是以目前的經濟,市場淡靜、員工薪資、飼料和管理等成本偏高的種種原因下,豬農或許已沒興趣重新投入養豬業,一些亦無資金支持他們發展這個行業。
他透露,越見偏高的生豬價,將造成走私豬肉問題出現,所以他希望豬農高抬貴手,把價格穩定下來,因為受惠的不僅是消費人,豬農和豬肉商也有喘息的空間。

■小販多選用進口豬肉
從事飲食業尤其小販大多數選用進口冷凍豬肉,替代本地昂貴的豬肉,為此,這次本地生豬漲價對小販的衝擊不大。
熟食小販陳海誫指出,就如進口冷凍三層肉每公斤約30令吉,相對本地三層豬肉售價每公斤介於42至45令吉之間,小販選擇進口豬肉便可從中節省10餘令吉的成本。
“我們做熟食的食物價不能訂價太高,否則將影響生意或流失顧客群,唯有選擇進口豬肉,而且進口和本地豬肉的品質相差不大。”
他說,即使進口豬肉價格有時亦會出現小波動,可是仍比本地豬肉售價低,經營小生意的商販考量成本,及讓顧客能享用低價格的熟食大前提下,幾乎都會選用進口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