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馬六甲 > 甲市專線
人氣瀏覽
Icon

《中國報》

培僑華小校友拿督吳俊兌

文 文 文

小學生日均4.2小時滑屏 吳俊兌鼓勵多閱報

(馬六甲15日訊)指出,根據大馬統計局於2023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僅有32%的小學生有每天閱讀新聞的習慣;相較之下,小學生日均屏幕時間達4.2小時,是閱報時間的17倍之多,這一現象令人感到擔憂!
 
他補充,其中高達72%的日均屏幕時間,僅是用於娛樂。
 
“手機的危害不容忽視,過度的熒幕刺激會降低學生專注力的持續時間,也容易引發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等問題。”
 

■吳俊兌(左3起)移交《中國報》予戴美蒂校長,左起為顏國傑及詹道明,右為陳慧穎。
■吳俊兌(左3起)移交《中國報》予戴美蒂校長,左起為顏國傑及詹道明,右為陳慧穎。

因此,他鼓勵學生要重拾閱讀報紙的文化與習慣,不僅提升語文能力,也有助於培養良好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
 
“已有研究證明,紙質閱讀的記憶留存率比電子閱讀高出42%,更適合作為學習媒介。”
 
吳俊兌今早出席在培僑華小舉行的贈報計劃移交儀式時,如此指出。這已是他連續13年讚助該校。他在該校第一副校長詹道明、第二副校長顏國傑及第三副校長陳慧穎的見證下,移交予戴美蒂校長。
 

■本報甲州經理林欽為(左起)贈送感謝狀予吳俊兌,感謝後者13年來熱心教育,支持本報的贈報計劃。
■本報甲州經理林欽為(左起)贈送感謝狀予吳俊兌,感謝後者13年來熱心教育,支持本報的贈報計劃。

吳俊兌指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引起世界各地高度關注,目前全球約有1.5億非華裔人士正在學習中文,而我國華小非華裔學生的比例也逐年提升,因此,作為華人更應珍惜與掌握自身的母語優勢,在多語社會中保持競爭力。
 
他強調,教育不應局限於課本內的知識,報紙作為“活教材”,不僅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知識的傳送帶,能夠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未來,擁有思考與判斷能力的人才無法被機器取代,這也是他堅持讚助報紙予該校的目的。

■受惠學生開心地與嘉賓們合照。
■受惠學生開心地與嘉賓們合照。

■戴美蒂:閱報培養批判思維

培僑華小戴美蒂校長指出,不僅為學生們打開通往社會的窗口,也成為老師教學中的輔助資源。通過閱讀報章裏的內容,不僅提升學生對時事的敏感度,逐步培養起批判思維與獨立見解,也讓他們更加關心國家社會、增強語文理解與表達能力。
 
她說,馬六甲的校園品牌活動“撒種寫作康樂營”,更是一項陪伴甲州華小生學習與成長的活動,也讓大家看到報館20多年來的堅持與努力。另外,本報的童心園版,也為學生提供投稿的平台,她提醒在場的學生記得多閱讀報紙, 寫好作文和投稿。

 甲州經理林欽為亦在現場主持有獎問答遊戲,成功搶答的3位學生林慧雯、蘇仁登及鄔三寶,皆獲得由東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讚助的產品禮袋。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中國報》

培僑華小校友拿督吳俊兌

相關文章

華中11月辦十大義演 籌100萬建圖書館活動中心

鍾金玫:報紙不可被取代 鼓勵多閱報掌握最新時事

小記青記 接受報名了! 培訓營9月13日育民小學舉辦

激發寫作潛力 57校 216學生 現場較量

養成閱報習慣增加知識 邱鴻水籲學生珍惜贈報

連續多年支持《中國報》贈報計劃 SYMAY SDN BHD 盧俊強 受表揚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