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7日讯)随着端午节临近,粽子需求增加带动原材料热销,迄今市场上粽子原材料供应充足,且价格普遍低于去年,唯相信因经济不景气,销量并未大幅增长。
《中国报》探悉,主要受出口价下调及汇率走低的影响,进口成本随之降低,今年粽子原材料的价格相比去年明显下调。

例如粽叶、香菇与蚝干等传统配料的价格同比下降5%,五香粉则上涨5%;唯有虾米与意大利进口栗子的价格维持不变。
虽然原料便宜有利于消费者,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即使价格下调,也难以明显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业者估计,今年相关商品销量与去年持平,未出现明显增长。
业者受访时说,随着消费习惯的转变,现成粽子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批发市场需求也因此持续增长。
“端午节虽为中华传统节日,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与消费习惯转变,使得粽子市场逐渐由“自制”转向“现买”,未来市场发展仍待观察。”
此外,业者坦言,现在的粽子种类更多元,有些厂商甚至推出鲍鱼粽、五谷粽,满足不同口味,但这些多为厂商创意,并非市场主流。

邓信孝:购买力疲弱
板底街裕生隆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邓信孝指出,今年粽子原材料价格相比去年明显下调,主要受出口价下调及汇率走低的影响,进口成本随之降低。然而,市况持续低迷,导致市场购买力始终疲弱。
他指出,粽叶、香菇与蚝乾等传统配料的价格同比下降5%,五香粉则上涨5%;唯有虾米与意大利进口栗子的价格维持不变,前者因供需稳定,后者则因本身售价较高、波动幅度较小。
他说,粽叶主要依赖中国进口,尤其是品质上等的“上海粽叶”,因其泡水后不易破裂,深受市场欢迎。粽叶宽度介于8公分至12公分之间,其中11公分宽、300克包装的粽叶最受欢迎,售价13令吉。
“目前每年维持进口一个货架的粽叶供应,全马销售,供应稳定。但销量与去年相当,没有大幅增长。”

粽叶降价10%
东街纳源发成兴记海味庄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杨添毅受访时说,粽叶今年售价下调10%,进口量增加50%;但意大利进口栗子因欧元汇率上升,价格随之略微上涨,导致进口量减少约30%。
他说,600克的大片粽叶10公分至12公分,每包售价介于28令吉50仙至32令吉50仙,其中最畅销的是10公分宽的粽叶,两片就能包裹一粒肉粽,特别受家庭主妇欢迎。
“香菇因冬春为盛产期,价格有所下降,其中光面菇价格下降20%,花面菇下降10%。蚝乾用途不止于粽子,其价格也下降了10%。”
他还说,糯米、虾米、咸蛋、五香粉及泰国香米等主要材料价格整体保持稳定,不过虾米未来可能因产量减少而略有上涨。

杨添毅:商家为主要客户
杨添毅指出,相较往年以家庭主妇为主的顾客群,今年则以粽子成品制造商与食品商家为主要客户群。这些商家会大量采购原料后,制作粽子再批发至咖啡店、旅游景点、饮食中心等地贩售。
“大约有60%以上的销量来自商家订购,他们多数以合单采购粽叶与配料。”

他补充道,除了端午节主打原料外,该进口商也全年进口多种海味、药材、罐头等食品,包括鲍鱼、鱼漂、海参、当归等,销售对象涵盖家庭及食品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