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8日訊)義務為默迪卡工業區提供固體廢料收集服務超過2年,漢都亞再也市議會與南方環保公司(SWM)將於6月1日起,終止此項服務。
這意味著,商業、工業及機構(CII)業者從下月起,必須另委承包商前來清理固體廢料,否則在2007年固體廢料管理及公共清潔(672)法令下,可面臨最高1萬令吉罰款。

甲州固體廢料管理機構(SWCorp)漢都亞再也分局執法小組,日前前往默迪卡工業區,向業者發出最後通知,提醒大家必須遵守672法令的規定。
漢都亞再也市議員符龍川指出,其實早在2023年1月31日起,市議會與SWM經不再需要提供收取工業區固體廢料的服務,當時引起一些反彈,但後來當局並沒有“遺棄”業者,繼續以企業社會責任(CSR)方式提供服務。
“或許很多人會忽略,垃圾分為家居和工業廢料,後者一般數量驚人,遠超出垃圾車的負荷。比如一輛垃圾車可載滿整個花園住宅的垃圾,但在工業區的話,可能一兩家工廠的廢料就已經促使垃圾車爆滿。”

他說,日前SWCorp發出通知書給默迪卡工業區的業者後,多名業者了解672法令執行的宗旨,但有部分業者的生意(如電子服務行業)並沒有生產大量垃圾,終止有關服務令他們無奈。
無論如何,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此課題,業者可思考如何更加妥善處理固體廢料,將“垃圾變黃金”,也是值得鼓勵的事。
他舉個真實例子,一名巴刹業者原本每日都會生產3個羅厘車鬥的保麗龍垃圾,後來對方探討新技術,以高溫壓縮保麗龍箱子成方塊,隻需一鬥便可載完,大大減少垃圾處理費,長期來省下不少成本。
網站可查詢授權承包商
工業區業者可通過https://www.swcorp.gov.my/kontraktor-pemungutan-sisa-pepejal-komersial-perindustrian-dan-keinstitusian-cii-berlesan/網站,查詢獲授權的CII廢料管理承包商名單。
符龍川指出,單單在漢都亞再也市議會轄區,CII承包商就有102家,業者不必擔心找不到人清理垃圾。
據他了解,CII承包商提供不同大小垃圾槽(RORO Bin),分2尺深、4尺深及5尺深,費用是每周300至500令吉之間。
“有個例子是,其中一家美食中心業者委任CII承包商每晚收取垃圾,每月費用為1000令吉。”
他相信,當市議會不需再承擔收集工業區垃圾的責任,將能更充分利用產業稅收入,以維修工業區基設、清理溝渠、清除野草等工作。
彭剛浚:冀提升整潔水平
默迪卡工業區P&P TECH有限公司東主彭剛浚說,自2年前市議會執行672法令後,經有多家業者自己委任CII承包商清理工業垃圾,但無可否認還是有人會把垃圾隨意丟路邊,引起環境問題。
“我在這裏約20年,鄰居工廠都會妥善處理垃圾,沒有太大問題,反而棄置廢車、空置工廠野草叢生引來蛇蠍、積水生蚊蟲,才是令人頭痛的情況。”
他希望,當市議會和SWM不需再承擔收集工業區垃圾費用後,能提升當地整潔水平,解決廢車、落葉、野草、溝渠等問題,使工業區環境變得更好,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場景。

曹洪源:不該推責任給廠商
立光工業及市場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曹洪源指出,相比早期,現今的工廠業者受教育程度高,知道如何變賣回收物,因此,真正生產的工業廢料已是非常少。
“所以,我認為,當局還是應該繼續提供收集固體廢料服務,可以在工業區內每兩三條街安置垃圾槽讓大家共用,同時可安裝閉路電視監控嚴捉垃圾蟲。”
他說,默迪卡工業區廠房多是在1萬平方尺以下,屬於中小型工業,一般的工業垃圾不會太多,因此,認為市議會或SWM不該把收集垃圾的責任推給廠商。
“我們都是繳付產業稅的,本應享有的服務不該被剝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