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3日讯)这不是普通的一口水井,而是拥有逾百年历史、马六甲第一个水库集水池!
然而,这历史遗迹在过去多年一直遭到忽视,四周卫生环境恶劣,几近被遗忘。

有关水库集水池遗迹位于马六甲世遗区的荷兰红屋处泊车场旁,外形如一口水井,实为建于19世纪的水库集水池,如今却“隐藏”在野草丛中,几乎无法引起外人注意。
马六甲历史城市议员雷宝翔与陈劲源对此深感遗憾,雷氏坦言将通过当地行动党怡力区州议员林朝雁,将此课题带上州议会反映,以争取更高层次的关注。

雷氏指出,这座百年水库集水池遗迹周围野草丛生,垃圾堆积,毫无醒目标识。
他说,这座历史悠久,建于19世纪末,是甲州第一个水库以供应用水,许多本地人都不知其存在。
“据史料记载,该水库于1902年的环岛路建设期间被发现,内部设有水流控制装置,是当时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设施,但在20世纪20年代停用,之后被铺上柏油,与另一座具同样功能的水坑一并掩盖。”

雷宝翔较后已通知市政厅相关官员,对方坦言该处环境卫生由市政厅委任的承包商负责,但承包商已近一个月未前来清理,致使现场卫生状况恶化。
“具有历史性的遗迹,周围却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甚至连椅子也肮脏不堪,令人遗憾。”
雷宝翔强调,这处遗迹不仅见证马六甲早期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也具备潜力成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卖点。
“遗憾当局没善加利用,也没设立醒目的历史告示牌,让路过的市民与游客对其毫无所知。”

陈劲源:美化遗迹环境 吸引游客
甲历史城市议员陈劲源也指出,市政厅务必定期美化遗迹环境,以吸引游客。
他认为,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不能让如此有代表性的遗迹处于破败状态。
“当局应在即将到来的世界旅游日活动前,重视整顿与提升工作。”

陈劲源提到,百年遗迹的存在,不应只是历史课本中的一页。
“若能重新整理并设立完整说明与导览设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厚度,也能成为马六甲历史街区的另一吸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