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0日讯)拯救马六甲沿海地带联盟(SOS Melaka)非政府组织呼吁政府,立即终止破坏生态、无实际经济效益的马六甲海峡滨水区经济走廊(SM-WEZ)填海计划。
该组织主席马丁今日在甲州葡萄牙村召开记者会说,填海区域与葡萄牙村相隔不远,相信不足当局规定的750公尺距离,因此该组织亦呼吁环境局拒绝批准和通过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并终止填海工程继续进行。

他说,这也是我国最大、最具破坏性的填海工程,甚至威胁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与人民的未来。
“评估报告显示,仅是填海面积便达到2766亩,而涉及33公里海岸线的整体发展工程为2万5000亩。”
他透露,该组织强烈反对该计划,除了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外,亦无法保证填海发展后能带来经济效益,弊远大于利。
“虽然报告提到填海的发展项目,能带来1000亿令吉的投资,并可提供7万5000个工作机会。事际上我们不希望甲州另一个白象工程出现,就似州内其他建筑工程停顿的情况重演。”
马丁说,填海发展计划与工程,影响的不仅是与填海区域最靠近的葡萄牙村,也会对该村的文化、当地社区、甲州世遗地位,产生难以估计的发展冲击。
“我们期待的是推动甲州古迹、文化、传统习俗与自然生态,并非现代化发展。”
此外,他提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目前正开放让公众提供意见,网址https://tinyurl.com/bantahEIA。

摧毁濒危动物栖息地
马丁说,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显示,填海计划将在马六甲沿海倾倒1.12亿立方米沙石,这不仅彻底改变海床生态,更摧毁濒危动物栖息地,包括海豚、珊瑚、鱼类,尤其是极度濒危的玳瑁海龟。
他说,马六甲因为独特历史与海洋文化,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地位。该报告亦承认马六甲海峡滨水区经济走廊,将严重改变海岸线原貌,这种情况曾于2011年发生在英国利物浦,利物浦因海岸开发而失去世遗地位。
他透露,填海计划也违反国家遗产法令。部份填海区域与2022年宪报列明的受保护遗产区出现对冲,宪报阐明任何在保护区内进行的填海属违法,因此国家文化遗产局需履行责任,拒绝撤销填海区域的法律保护地位。

影响沿海渔民作业
马丁说,填海范围对沿海渔民作业产生极大影响,包括渔获减少和出现海水污染等,尤其作为重要海产供应的甲州,近年来因填海计划而使到马六甲必须依赖外州供应海产类,这证明该计划将进一步摧毁捕鱼区域和渔民收入。
他说,填海也会加剧沿岸地区和葡萄牙村的水灾发生率,及海岸遭遇的侵蚀情况,而且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排水系统受阻及珍贵红树林消失等,将引起灾害发生的风险。
他透露,该组织促请政府立即停止填海工程计划,毕竟该项目将产生巨大破坏力,几乎也无益于民和环境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