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1日讯)在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马六甲古城,文物普查作为文物保存的重要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培风中学携手青云亭博物馆与Jaya Mata刀.展览馆,日前联合开办“从发现到保存:文物普查的第一步”基础课程,展现出对文化遗产的关心与行动力。
有关课程于5月31日至6月1日举行,吸引26位来自大马半岛各州学员参与。大家利用假期投身学习,除了一些学校文史单位派员参与外,还有不少对文物普查感兴趣的学员以个人身分报名,期望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家族史料的整理。学员们多元背景和投入,展现文化遗产保护多样化动力与活力。

课程特别邀请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副教授陈逸君及研究员颜祁贞,为各地校史馆负责人及文史馆工作者,量身设计一套实用性文物普查培训。
文物普查指的是系统化调查、记录并建档特定区域内文物现状的基础工作,向来是专业博物馆的常规业务。然而,近年来文物普查的概念,在各单位积极推广下,逐步走进百年宫庙、老校等民间单位。

陈逸君指出,在台湾,文物普查与保存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驱动;而在马来西亚,则多数由民间自发承担并持续推动,这种热情让他感动。

他在课程中深入比较两地经验,启发学院思考如何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推动可持续的文物保存工作。

聚焦理论概念案例分享
文物普查课程首日聚焦理论概念与案例分享,次日则安排实作演练。
培风校史馆代表在分享环节与学员交流文物保存经验—从盘点、记录、建档到策展环节的展品挑选,及展示时如何选择原件或复制件等,事无巨细,倾囊相授。

颜祁贞老师指出,文物的损伤,往往并非来自外界的破坏,而是日常与之接触的人。

他说,即使是细微的操作失误,也可能对文物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因此,她特别安排现场演练,指导学员如何正确持拿、搬运及放置文物,借此提醒大家在学习中培养对文物的敬重与敏感度。

此外,主办单位安排全体学员前往青云亭进行实地普查演练,并将练习过程中产出文物普查记录,无偿赠予青云亭博物馆使用,为地方遗产保存珍贵资料,体现了课程的实际贡献。
